液态硅胶(LSR)因其优异的弹性、耐温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医疗、汽车、电子等领域。气泡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还可能导致密封性失效、机械强度下降,作为深耕 LSR 模具注塑领域多年的厂家,我们将从气泡成因、工艺优化、模具设计等维度,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提升良品率与生产效率。
一、液态硅胶包胶气泡的四大核心成因
1. 原料与混合问题
未充分脱泡:A/B 组份混合后未真空脱泡,导致空气残留。
原料变质:过期或储存不当(如吸潮、污染)的硅胶易产生化学反应异常。
配比失衡:A/B 组份比例偏差超过 ±1%,可能引发固化不完全或过度交联。
2. 模具设计缺陷
排气不足:模具未开设排气孔或位置不合理,空气无法排出。
流道设计不当:胶料流动阻力大、湍流严重,导致空气卷入。
3. 工艺参数偏差
固化温度:过高的温度加速气泡膨胀,过低则延长固化时间。
注胶速度与压力:速度过快带入空气,压力不足导致填充不充分。
4. 环境与操作因素
湿度与灰尘:高湿度环境下硅胶易吸潮,灰尘杂质阻碍胶料流动。
脱模剂选择:非专用脱模剂可能导致界面缺陷,引发气泡附着。
二、液态硅胶包胶气泡的6 步解决方案
1. 原料预处理:从源头杜绝气泡
真空脱泡:使用真空脱泡机(如真空度≤-0.1MPa)处理混合后的硅胶,确保脱泡时间≥3 分钟。
原料检验:每批次原料需检查有效期、储存条件(建议温度≤25℃,湿度≤60%),并抽样测试流动性。
2. 模具优化:提升排气与流道效率
微孔排气:在模具分型面、型芯末端开设直径 0.1-0.3mm 的排气孔,或使用透气钢材料。
阶梯式流道:采用 “主流道→分流道→浇口” 的渐进式设计,减少胶料流动阻力。
3. 工艺参数精准控制
温度曲线:根据硅胶牌号(如道康宁、瓦克)设置固化温度(通常 120-180℃),建议分阶段升温。
注塑参数:注胶速度控制在 50-150mm/s,保压压力≥80MPa,保压时间延长至 30 秒以上。
4. 混合比例与设备校准
计量泵校准:定期使用电子秤验证 A/B 组份配比(如 1:1 或 10:1),误差需≤0.5%。
动态混合:采用双螺杆混合机头,确保胶料均匀性(混合次数≥20 次)。
5. 气泡检测与反馈闭环
无损检测:CCD检测仪检测内部气泡。
破坏性测试:随机抽样切开产品,观察截面是否存在空洞。
6. 技术培训与持续改进
员工培训:定期开展 LSR 注塑工艺培训,强化 “预防为主” 的质量意识。
工艺数据库:建立不同产品的工艺参数库,实现快速问题溯源与优化。

一、液态硅胶包胶气泡的四大核心成因
1. 原料与混合问题
未充分脱泡:A/B 组份混合后未真空脱泡,导致空气残留。
原料变质:过期或储存不当(如吸潮、污染)的硅胶易产生化学反应异常。
配比失衡:A/B 组份比例偏差超过 ±1%,可能引发固化不完全或过度交联。
2. 模具设计缺陷
排气不足:模具未开设排气孔或位置不合理,空气无法排出。
流道设计不当:胶料流动阻力大、湍流严重,导致空气卷入。
3. 工艺参数偏差
固化温度:过高的温度加速气泡膨胀,过低则延长固化时间。
注胶速度与压力:速度过快带入空气,压力不足导致填充不充分。
4. 环境与操作因素
湿度与灰尘:高湿度环境下硅胶易吸潮,灰尘杂质阻碍胶料流动。
脱模剂选择:非专用脱模剂可能导致界面缺陷,引发气泡附着。
二、液态硅胶包胶气泡的6 步解决方案
1. 原料预处理:从源头杜绝气泡
真空脱泡:使用真空脱泡机(如真空度≤-0.1MPa)处理混合后的硅胶,确保脱泡时间≥3 分钟。
原料检验:每批次原料需检查有效期、储存条件(建议温度≤25℃,湿度≤60%),并抽样测试流动性。
2. 模具优化:提升排气与流道效率
微孔排气:在模具分型面、型芯末端开设直径 0.1-0.3mm 的排气孔,或使用透气钢材料。
阶梯式流道:采用 “主流道→分流道→浇口” 的渐进式设计,减少胶料流动阻力。
3. 工艺参数精准控制
温度曲线:根据硅胶牌号(如道康宁、瓦克)设置固化温度(通常 120-180℃),建议分阶段升温。
注塑参数:注胶速度控制在 50-150mm/s,保压压力≥80MPa,保压时间延长至 30 秒以上。
4. 混合比例与设备校准
计量泵校准:定期使用电子秤验证 A/B 组份配比(如 1:1 或 10:1),误差需≤0.5%。
动态混合:采用双螺杆混合机头,确保胶料均匀性(混合次数≥20 次)。
5. 气泡检测与反馈闭环
无损检测:CCD检测仪检测内部气泡。
破坏性测试:随机抽样切开产品,观察截面是否存在空洞。
6. 技术培训与持续改进
员工培训:定期开展 LSR 注塑工艺培训,强化 “预防为主” 的质量意识。
工艺数据库:建立不同产品的工艺参数库,实现快速问题溯源与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