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guanglin吧 关注:2,860贴子:25,209
  • 3回复贴,共1

佛门礼仪丨袈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袈裟的名义
袈裟:汉译为“坏色”“不正色”“染色”“秽色”“赤色”,以其色不正而称名。由许多小布块缝合而成,因此也被称为“杂碎衣”或“割截衣”。亦称“离尘服”,为断除对六尘的贪着;或名消瘦服,能够割损烦恼;或名“莲花服”,意在离染着。
《增辉记》云:“田畦贮水,生长禾苗,以养形命,衣相福田,润以四利之水,增其三善之苗,养以法身之慧命也,释其名者,服上谓之曰衣,衣者依也,故衣以蔽寒暑也,经律皆名袈裟”。故若能用慈悲喜舍之法水来灌溉,培植三善根的苗稼,法身慧命得以长养,能为众生作福田,故称为福田衣。
《多论》中制三衣有五意:
“一、一衣不能障寒,三衣能障故;二、不能有惭愧;三、不中入聚落;四、乃至道行不生善;五、威仪不清净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09 07:10回复
    搭袈裟时注意事项
    佛制有三衣,分别是五衣、七衣、九衣。
    五衣:即安陀会、下衣。在打扫作务时所穿,故称院内道行杂作衣。搭五衣时,根据《毗尼日用切要》应默念:“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不舍离。唵。悉陀耶莎诃(三遍)”。
    七衣:即郁多罗僧,是比丘听经闻法、诵经礼忏,大众集会时所披,故又称入众衣。搭七衣时默念:“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唵。度波度波莎诃(三遍)”。
    九衣:即僧伽黎,亦称杂碎衣,在讲经说法、见尊长、国王召见时所披,故称入王宫聚落衣。搭九衣时默念:“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奉持如来命,广度诸众生。唵。摩诃迦婆波吒悉帝莎诃(三遍)”
    以上三衣为出家受具足戒所披之衣,受五戒的居士所披衣称缦衣,也叫礼忏衣。搭缦衣时念偈:“善哉解脱服,钵吒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09 07:11
    回复
      2025-05-18 18:27:40
      广告
      佛教徒对法衣的恭敬,通过细微之处,以此培养行者的觉知。
      在诸多经典中谈搭袈裟时的注意事项及威仪,现今略举以下几点:
      ①护三衣如护自身的皮肤,护钵如护眼中珠。
      ②若手触挠身体后,须洗手方可整理袈裟,未洗手前不可直接触碰袈裟。
      ③行走时,不得把衣穿反以及将衣缠绕在脖子上。
      ④搭衣时,不得坐在草木石地,不得脚蹋在衣上、敷坐卧上、衬身著衣。
      ⑤不得将袈裟从前方向后甩搭臂上。
      ⑥整理袈裟需提起衣,不可任其垂地。
      ⑦穿时须提起衣摆,避免触足。
      ⑧穿脱时不可正对或背对佛塔。
      ⑨就坐时不可背对师长,亦不可背对佛像。
      ⑩折叠袈裟时禁止用口衔咬,也不可双手猛力拉扯。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09 07:13
      回复
        袈裟的功德
        袈裟乃佛教僧侣的标志,其功德利益非比寻常。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袈裟十利:
        一者,能覆其身远离羞耻,具足惭愧修行善法。
        二者,远离寒热及以蚊虻恶兽毒虫,安隐修道。
        三者,亦现沙门出家相貌,见者欢喜远离邪心。
        四者,袈裟即是人天宝幢之相,尊重敬礼得生梵天。
        五者,着袈裟时生宝塔想,能灭众罪生诸福德。
        六者,本制袈裟染令坏色,离五欲想不生贪爱。
        七者,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作良田故。
        八者,身着袈裟罪业消除,十善业道念念增长。
        九者,袈裟犹如良田,能善增长菩萨道故。
        十者,袈裟犹如甲胄,烦恼毒箭不能害故。
        《戒坛经》说:
        “五衣表断贪,净身业也。七衣表断嗔,净口业也。大衣田相,长多短少,表圣增凡减。并表断痴,净意业也。”
        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之处,能得佛力加持,更兼天龙八部的护念,一切水火刀兵灾祸皆悉远离。这袭袈裟,看似朴素的布衣,却让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化作衣衫上无声的言传身教。衣角轻扬处,拂去众生烦恼尘,于中亦是莲华生于万丈红尘。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09 07: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