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除恶道 振民族精神
清初,因南少林是反清复明的基地,南少林遭到清廷官兵的洗劫,寺僧和俗家弟子逃散各地,清廷为斩草除根,企图想一网打尽郭转等少林俗家弟子,特派武林高手“红眉师”率众武士追寻到海丰。
郭转的长子郭堂恢是一名秀才,先在汕尾镇某家族的私塾学校执教童生;其时,红眉师故意将武馆设在私塾隔壁,日以继夜,大吵大闹, 弄得堂恢难以授课和休息,童生们更受影响而无心学习,邻居群众和某家族也无人敢出声。郭堂恢一气之下就到武馆评理,谁知武馆门前写着“脚踢惠州、拳打海丰”八个大字,郭堂恢更是怒发冲冠,随即拿笔大写上“胆敢狂言、不知深浅”。拳徒见此认为堂恢欺辱武馆,加油添醋地向红眉师挑拨,红眉听后火气万丈,在武馆狂言要与郭氏见高低。
郭堂恢已知矛盾恶化了,只能连夜策马赶回罗山庄厝乡,实情奉告父亲,郭转预感其子惹出大祸了。
次日,红眉师竟然派人将挑战书送到郭转的家,并嚣张地写些凌辱海丰人似的言词,约定于大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在汕尾关爷宫戏台比武。
别无他策了,郭转为靖地方之安宁,铲除武林败类,为海丰争气,毅然答应赴汕尾,与红眉决一雌雄。由当地官员作公证人,双方签下《生死状》,比武之前,双方经公证人搜身,规定不能私藏暗器。在戏台上开始比武了,双方以手脚相斗,郭转毕竟占胜,不愧是中华南少林武师,交战了十几回合时,红眉心知敌不过郭转,便心生毒计,遂向公证人提出暂停,午后再比,郭转自知是其缓兵之计。
是日下午登台时,红眉已买通公证人,他在两小手臂上暗藏一副浸了毒药的三角手扣,公证人装作疏忽武前验身的程序。关爷宫前已拥满来自各乡村的观众,人山人海。激烈的战鼓响了三通,万千老百姓的喝声震天动地为郭转助威,“转师!打死红眉!………”,开始决胜负了,二位武师重新交手,伊始几个回合,秉性仁慈和以德为荣的郭转所使出的各招各式都点到为止,不愿伤及他的生命。但是,红眉师却连续出手毒狠的手段,每招都以致命的拳法硬逼郭转。在忍无可忍之下,郭转施展南少林绝招“右脚飞燕”直取红眉的左腮,红眉用暗藏有三角手扣的右手挡住郭转的右胫腿,说时迟、那时快,郭转感觉一阵刺痛速猛飞起“左脚飞燕”,横扫红眉的右腮,霹雳一声,红眉的右嘴颊裂开了,连退几步倾倒在戏台下,血如涌泉,当场毙命,而他的十几位徒弟因树倒猴子散,狠狈地低着头溜走了;观众的欢声、掌声、鞭炮声旋响汕尾埠,这时,公证人站出来宣布:罗山郭转师傅取胜。
郭转忍着痛走下戏台,此时,被浸毒暗器击伤的右胫腿顿时红肿,家人和族亲们用轿子抬着转师回家中医治;由于毒药入浸攻心,无力回天,伤处部位一直红肿腐烂,延续了四个月。
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月廿一日,一代宗师郭转不幸逝世,享寿七十岁,谥“克正”,葬在庄厝乡村后刺仔埔。
罗山少林拳的套路和基本特点
罗山(庄厝乡)少林拳由郭转公传授,原有武术三十六套路,后因历史的变迁,部分武艺失传了,现存存二十六套路,其中有:三步推、头桩、二桩、三桩、赶打、三脚虎、猛虎、飞偶、出箖虎、三角鹰、柴马桩、直马、三角马、步踩、战马开门、战马落软、猴公出洞、穿心地仁、躲仔、十八步、三十六步、四门、四门倒坐、四门捆、小八卦、大八卦(又称:108步,或称:八卦盾)等二十六套。另外,有棍术:二桩槌、大揽槌、地盘槌、雪花盖顶、扬眉吐箭等十套。
罗山少林拳的基本特点具有:四门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制拙的技击特色。注重下肢的稳定性,步法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使身体灵活转向。上肢动作迅速绵密,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可连续击拳,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在发力时,大多呼喝作声,吐纳运气催力,以增大技击力。
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兼以长拳、擅剽手,以声势威猛迅速,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法富有灵活多变,其气势有“铁盾欗身”之称。
基本技法:
(1)、稳马硬桥:讲究扎马,扎马就是“桩步”,马步桩是罗山拳扎马的基础,有大马、小马和半马之分。
(2)、脱肩团胛:罗山拳身法讲究脱肩团胛。
(3)、直顶圆胸:罗山拳身法还讲究直顶圆胸。
(4)、沉气收腹:罗山拳非常讲究气沉丹田,强调沉气收腹,使腹肌加以紧缩。
(5)、力从腰发:手从胸口发,力从腰而生,罗山拳把腰视为发力的重要纽枢。
(6)、发声呼喝:罗山拳讲究发声呼喝,以助声势,如排山倒海;一般的喝声有:嘻、喝、哗、咿等音。随着拳势的变化,自如运用不同的作声,从而吐纳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