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有个群唱小曲(大西厢),很多朋友听了都表示喜欢。但无人知其来历根源,我来介绍一下。九十年代,我学了一段莲花落(十里亭)。情节讲的就是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原唱开始是集体合苏大腔,之后是:郑老夫人怒气冲冲,恶言恶语骂小红。这段大约十几句。再往下依次是架子曲、太平年(莲花落的太平年,不是单弦的。)、湖广调、路长段等。我们听侯宝林先生他们老几位的(开场小唱)录音,其中学的就是莲花落。德云社恢复传统演出形式后,在舞台上再现了发四喜、十不闲等。我就想到了(西厢)。故事广为人知,可用的曲牌多,展现出来肯定丰富多彩。于是,在借鉴了莲花落的部分因素上又增添了许多曲牌。即可单独演唱,也可拆唱。开场打通后先是十字西厢,然后八掌、金钱莲花落、太平年、照花台、唐山乐亭、湖广调、云苏调、梆子佛等。由于时间问题,演出时基本是掐着唱,目前还没唱过全的。南京德云社开业时,返场时唱了(西厢)的片段。连三天唱的也不一样。第一天,十字西厢没按十不闲来,而是唱的莲花落变调。第二天,有观众在台下喊照花台,于是唱了一番崔莺莺坐绣楼的照花台,这个曲牌到南方叫无锡景调。后面接了四句云苏调。词是:一夜无眠金鸡三唱,草桥以上送张郎,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人断肠。第三天,老云苏调后接唱:泪汪汪啊,送张郎啊。早得中啊,状元郎啊。西厢院呐,凤求凰啊。怨只怨呐,你的娘啊。这段,第一天用下五音唱,第三天是苦相思,借鉴了河北梆子和晋剧的旋律。一直唱怕观众烦,于是在你的娘这句后出包袱,实践证明很成功。整个群曲(西厢),我还设计了休洗红、绣荷包、北板马头调、小磨房、山歌调等,机会合适时希望唱全了。此外,还有一些旋律简单的小唱,如(初一到十五)、(刻心鬼)等等,也是非常有特色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