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需要说一下天龙里的民族问题。
萧峰的宿命悲剧里不可避免的是民族问题,之前在关于乔峰悲剧的质问里,我对中原群雄充满了愤怒,然而看完全剧后,愤怒依旧,却有了点与以往不同的领悟。
之前愤怒于中原群雄(准确说是汪剑通智光玄慈)的无耻,因他们对雁门关惨案的态度,害萧远山一家后,做出的所谓弥补竟然是培养萧峰成为杀辽人的利器,让人觉得冷血且恶毒。
然而如今想想,冷血是冷血,恶毒是恶毒,但却不是个人行为上的冷血和恶毒,而是一种群体和民族价值取向。
中原群雄因乔峰是辽人而否认他的一切好处将他驱逐,耶律洪基因萧峰不肯攻宋而视他为叛徒,其实中原群雄与耶律洪基之间互为映衬,代表了宋辽之间的绝对对立。汪剑通等人为何要竭力将萧峰培养为汉人英雄?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辽人是虎狼禽兽,没有文明毫无人性(聚贤庄前,萧峰曾为阿朱讲自己小时候杀死大夫的故事,阿朱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凶狠的孩子,倒像是契丹的恶人’,阿朱乃是慕容家婢女,从她的想法里,普通宋人对于契丹民族的了解也可见一斑了),而在城楼上,萧峰阻止耶律洪基射杀宋人之时,耶律洪基也曾说过‘他们生为宋人就该死,这些宋人只有杀光了才会天下太平’,耶律封萧峰为平南大元帅南下攻宋,萧峰据理力争,耶律的回答是如今我不攻宋他日宋必侵辽,雁门关外,萧峰挟持耶律,耶律答应永不攻宋的条件后回到马上,对萧峰说了一句‘希望你以后不要带着这些南蛮来侵略你祖宗的疆土’。
由此可见,在宋人和辽人的概念里,两国之间的和平根本不会存在,彼此的血统即是彼此的原罪,无法原宥,无法和谐,战争正是由此而起。
萧峰生于辽长于宋,又因民族问题而被驱逐,在雁门关前亲眼见宋兵杀辽人,也在南京城外看到辽兵打草谷,正是因为有着这些特殊的遭遇,让萧峰能够超脱出民族纷争的藩篱去看待战争,萧峰是超前的,也是不合时宜的,如果他是处于漩涡之外的人,大可于东篱下著书立说唏嘘感叹一番,偏生他是处于漩涡中的人,因此他只能死。
13天龙为萧峰的必死做出了颇多刻画,主要就是对萧峰仁心的刻画。
原著中少室山上,萧远山出家后,萧峰求见,被拒之门外,‘辽帝若有侵宋之意,请施主发慈悲心肠,眷顾两国千万生灵’这句话乃是通过小沙弥转达,而剧中改成了萧远山开门见了萧峰,亲口对萧峰说出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叮嘱,萧峰谨记于心磕头拜别。



原著中对萧峰被擒获下狱后,说客如何企图说服萧峰而萧峰如何反击并未有太多言语描述,而剧中设置了两段剧情,增加了萧峰面对说客时候对战争的看法,流露出对战争使辽宋士兵百姓家破人亡的痛惜。

原著中,萧峰对耶律喊话,段誉虚竹挟持耶律,是在雁门关张将军不肯开关而辽军已经追到眼前的情况下,两方还未发生激烈冲突,而剧中增加了一段两方的武力冲突,耶律命辽军射杀中原群雄,中原群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被打的丢盔卸甲死伤惨重,这段剧情长达三分钟,画面在黑白与彩色之间变换,镜头在众人死伤和主角们的脸上切换,配上煽情的BGM,显得惨烈悲壮,更突出了乔峰的不得已——中原群雄为救自己而来却命丧于此,无法忍受;若大军真南下侵略,又将有多少生灵将如此般被荼毒,无法想象。


萧峰被逼迫到了一个无法进退的地步,不仅是被自己特殊的身份,更是被战争的残酷和自己一颗至仁之心。
最后我需要强调一下我对围巾被卷上青天的大结局的满意和喜欢,对于天龙八部有一种释义,认为萧峰是帝释天,三十三天主人,天神一般的存在。萧峰有神格,因此结局也当不落庸常不入众人,浩浩青空,茫茫苍穹,这才应当是具有神格的英雄,萧峰,他最终的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