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常说“清净”,道家常谈“清静”,侧重点不同,一个是干净,一个是安静。"清净"最早出现在文子所著《道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云清净。”而“清静”在道家经典多提到,《纯阳真人浑成集》中有诗两首,一首题名《清》:“一念不起,万缘何生。虚无浩浩,月白风清”;另一首题名《静》:“外境不侵,内神自定。一点灵光,莹然自静。”“净”侧重心理上远离一切恶行烦恼的状态。“静”侧重于返朴归元,万事万物都在动,如果“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无论是由静入净,还是由净入静,都是值得思考的。《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