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价值观·人物】
用创新扬起产业转型发展风帆
记河北省第三批高端人才、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刘守信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王敬照 通讯员谢正宇)早晨7时到实验室,晚上7时回家。即使是寒暑假,河北科技大学的刘守信教授也每天过着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只要不出差、不给学生上课,我都这样。”近日,笔者在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刘守信。他对笔者说:“搞科研没有任何捷径,只要你能坐得住,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坚持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在生产一线寻找课题,他研发的每一项成果都实现了产业化
1985年,刘守信从延边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河北化工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前身)工作。那时学校的科研氛围不像现在这样浓,对老师做不做科研也没有硬性的规定。但刘守信觉得,他自己应该做点事。
当时学校的实验条件非常落后,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和节省开支,刘守信经常蹬着三轮车去10多公里外的批发市场采购化学试剂和药品。基本的实验器材具备了,可科研从哪个方向入手,做哪方面的课题?刘守信心里也没底。当时,华北制药厂刚刚引进了一条国外的青霉素生产线,生产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但存在一个制约,就是在生产工艺中必须要添加一种提高青霉素分离效率的化学制剂——破乳剂,而当时国内市场没有这种制剂。华药方面经人介绍,找到了刘守信,问他能不能研发这种化学制剂。
刘守信没有接触过药品生产,研究这种化学制剂只能一步步摸索着来。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实验,他终于研发出了这种化学制剂。“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科研成果,也是它把我带进化工制药这片广阔的海洋。”刘守信说。
从此,华药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刘守信。上世纪90年代初,华药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头孢生产线,然而原料要进口的问题一直让华药头疼。“生产头孢类药品的原料是一种叫做氯洁霉素磷酸酯的医药中间体,需要从日本进口,当时每吨要7万多元。”刘守信介绍,要想降低医药成本,就必须解决中间体研发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攻克了这一难题,成本一下子降了一半还多。
用创新扬起产业转型发展风帆
记河北省第三批高端人才、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刘守信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王敬照 通讯员谢正宇)早晨7时到实验室,晚上7时回家。即使是寒暑假,河北科技大学的刘守信教授也每天过着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只要不出差、不给学生上课,我都这样。”近日,笔者在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刘守信。他对笔者说:“搞科研没有任何捷径,只要你能坐得住,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坚持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在生产一线寻找课题,他研发的每一项成果都实现了产业化
1985年,刘守信从延边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河北化工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前身)工作。那时学校的科研氛围不像现在这样浓,对老师做不做科研也没有硬性的规定。但刘守信觉得,他自己应该做点事。
当时学校的实验条件非常落后,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和节省开支,刘守信经常蹬着三轮车去10多公里外的批发市场采购化学试剂和药品。基本的实验器材具备了,可科研从哪个方向入手,做哪方面的课题?刘守信心里也没底。当时,华北制药厂刚刚引进了一条国外的青霉素生产线,生产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但存在一个制约,就是在生产工艺中必须要添加一种提高青霉素分离效率的化学制剂——破乳剂,而当时国内市场没有这种制剂。华药方面经人介绍,找到了刘守信,问他能不能研发这种化学制剂。
刘守信没有接触过药品生产,研究这种化学制剂只能一步步摸索着来。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实验,他终于研发出了这种化学制剂。“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科研成果,也是它把我带进化工制药这片广阔的海洋。”刘守信说。
从此,华药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刘守信。上世纪90年代初,华药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头孢生产线,然而原料要进口的问题一直让华药头疼。“生产头孢类药品的原料是一种叫做氯洁霉素磷酸酯的医药中间体,需要从日本进口,当时每吨要7万多元。”刘守信介绍,要想降低医药成本,就必须解决中间体研发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攻克了这一难题,成本一下子降了一半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