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1日漏签0天
马天宇吧 关注:1,231,329贴子:48,608,01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马天宇吧
>0< 加载中...

『宇你一七』《转机》读后感之六+《但愿人长久》(梨叶钢琴版)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梨叶在修行
  • 贾宝玉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传承不是模仿,而是注入心灵力量的感恩。”——《转机》读后感之六
【关于音乐】
【第36夜】《但愿人长久》(梨叶改编钢琴版)
http://5sing.kugou.com/fc/15745447.html
今晚,我改编了马老师在春晚桂林分会场独唱的《但愿人长久》。众所周知,这是他偶像王菲的歌。我用了马老师的调来进行改编——他唱了他偶像的歌,我弹了我偶像的歌。
我一直在想,尽管马老师一直说自己是王菲的“脑残粉”,可是他其实并没有做出格的、脑残的、负面的事情;相反,他在很认真的听和学唱偶像的歌,去感受她嗓音中的随性与空灵,感受词曲中传达的感情,去体验,去思考。他很大胆的表达对偶像的爱,去无条件支持偶像,他在追随偶像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最终有能力登上舞台,大大方方的将他的自信与暖意传达出来,以歌曲的方式,将自己与偶像在精神上融为一体。这就是他一种感恩吧,感谢偶像引领他成长。
“传承不是模仿,而是注入心灵力量的感恩。”
——这是我对今晚的曲子和【L】、【O】这两篇文字的感悟。
晚安,好梦。
————
【正文】
【6】
【L】
先抛开《L》这篇文章不谈,看到“L”这个字母,我是会停一下的,因为它勾起了我的回忆:在《Death Note(死亡笔记)》里面有一个重要角色,他的名字就叫做“L”。
这是一部我并不一定最爱,但一定是我时常会想起来的动画/真人作品(我没有看过漫画版):正邪的界限,人性的黑暗,自我的迷失,人的格局、视野的界限,对力量的操控等等,每当想起记忆中那些已模糊的片段时,尼采的那句“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总是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叹息后,最终回归沉默。
因为它表现出来的“黑暗”的东西太多,所以,不推荐心智不成熟的人去观看。
话不多说,回到我们的《L》篇。
在我看来,《L》篇传达了“学会尊重和平衡自己的每一个社会角色,不迷失,懂担当”的理念。马老师的这本《转机》中,《L》篇是我觉得比较深刻的一篇,尽管马老师的每一篇故事,都是以小见大,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引发思考,但是这一篇的立意很高,他向自己提出了一个哲学意味的问题:“我的角色是什么?”
以演员为职业的人,除了他们本身的社会属性之外,因为工作的缘故,他们可以经历不同人的人生。一个认真揣摩其饰演角色的演员,就好像活了好几辈子似的,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人生经历。这样的经历所带来的,是那些有缘的角色们引发演员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还是在饰演角色时,在那些幻象中逐渐迷失了呢?
自律与冷静,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善意,倾听,注重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受到他人或明或暗、或认真或随意的指点后有一定的悟性,有行动力——我想马老师在这篇《L》里,已经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他的整套思维方式了。
除了他的主要感悟之外,我读《L》篇的时候,还有一个视角:传承。
在文章中,L先生的孩子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是他先认出来了马老师,然后才有了后面的故事。L先生曾经也是艺人,可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圈子。L未实现的梦想,他那个眉眼间很像他的五岁的儿子,或许在未来,通过某些契机,可以实现。
我希望这个孩子追寻梦想的出发点,是源于“我想做”,而不只是源于为了实现父亲的梦想。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也许他确实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容貌、性格、思维模式、处事方式等等,但只有最终变成了“我想做”,才能真正激发起内驱力,去努力和拼搏,去做得更好,从这点上来看,才是真正的“传承”。
希望你我,都能找寻到自己的梦想,在自身努力,以及运气的加持下,得以实现;希望你我,都能在有且只有一次的人生中,自我觉醒,拥有灵魂,找准自己的定位,演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O】
马老师的血型也是O型,所以尽管【O】篇以第三人称来写,但我在看这篇文字的一瞬间,第一反应还是不自觉就带入了他——可能是我脑补过分了吧。
想了一下,还是当成一个未知的O先生,比较好。
“滥好人”这个词,自嘲没有问题,但会对别人说出“滥好人”这个词的人,在我看来分两种:一种是带着某种同情、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另一种则有些不屑,往往还伴随着某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前者可以理解,但后者我觉得是有些过分的,他/她看到好人做了一件事的这个“果”,就以自己的立场来判断那个好人的做法值得不值得,只要不符合他/她的三观,一句“滥好人”,给人家贴个标签,仿佛他/她自己多么会识人,是个很会为人处世的人精,而往往利用 “滥好人” 的,就是这群人。
我想,越是觉得是“滥好人”的人,就越不能去故意占他们的便宜,如果真是朋友,那么更应该多花点时间和他们交交心聊聊天才对——那种最真的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O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他还是有一群帮他作分析的朋友,O也有慧根,慢慢的也开始审视周围人。我觉得O在某一刻对友情是非常迷茫的,他需要安全感,所以他用了网上的一个游戏来测试真心——岔一句啊,我其实不太喜欢这个方式,因为这可能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我想,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对于还不会观察人的O来说,这也许是最快能让他得到答案、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很暖的,但我还是好奇:那几万块钱,O后来是用了怎样的理由再一份一份还回去的?
“付出与回报”,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我是这么来思考的:1,付出,其实是指在坚定信念支撑下的持续努力——要有量,更要有质;2,二者在很多时候,不成正比;3,想要回报的付出,因为居心不良,往往导致失败;4,付出一定有回报:比如是惨痛的经验,比如是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并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那种“回报”。5,“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通过那个小测试,O得出的结论是相信友情,并会坚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他倒也不是为了回报才去付出,而是做到了真诚。这样的人,会有福报的。
《周易》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说: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我觉得这句话很合适阐释马老师的这个《O》篇。
O先生是个很善良的好人,善,也是需要一代一代传承的行为。希望你我,都可以从《O》篇中有所感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一把别人,无论是金钱上,还是精神上。
——而更多时候,生活中的善意,仅仅是举手之劳。
好书慢慢看,好文慢慢品。
【未完,待续】


  • 只剩五个人
  • 飞鹰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刀神传说好看吗?


2025-05-11 04:29:04
广告
  • 欲宇人先羞
  • 李马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想说的很多,似乎打出来太多了,那就顶顶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马天宇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