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吧 关注:278,602贴子:1,754,147
  • 11回复贴,共1

发个蛙泳帖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蛙泳是比较古老的一种泳式,模仿青蛙而得名。蛙泳游的时候,身体位置随手脚动作不断变化,推力不连贯,手臂前伸和收腿时阻力特别大,前进速度不均匀,所以是四种泳姿最慢的一种。
但是蛙泳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呼吸符合平时人们的发力和动作习惯,从而容易掌握。每个动作都有一会滑行放松的过程,所以较容易学会,并且省力,找到节奏之后能游较长的距离。这也是游泳健身中蛙泳最多的原因。
蛙泳在发展过程差点被淘汰掉,成立奥运会项目以来,蛙泳技术变化最为戏剧性,慢慢走向成熟。简单地说前几届奥运会,由于蛙泳速度慢,基本上没有人游蛙泳,1904年蛙泳列为奥运(第三届)项目,然后有了各种各样的蛙泳。1936年,允许划手后从水面上移臂,然后纷纷采用“蝶泳手”+“蛙泳腿”,1952年,传统蛙泳又一次面临淘汰。
第十五届奥运会,蝶泳被列为新项目,然后蛙泳才有了一步一步的发展,一直都有到现在统一的标准。
蛙泳也是游泳教学中较常用的最先教的一种泳式


IP属地:河南1楼2017-06-04 15:41回复



    IP属地:河南5楼2017-06-05 16:43
    收起回复
      2025-05-14 00:42:10
      广告


      IP属地:河南6楼2017-06-05 17:00
      回复
        开始码字、。蛙泳的身体姿势岁动作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IP属地:河南7楼2017-06-05 17:01
        回复
          蛙泳的手臂前伸和收腿会带来阻力,这也是蛙泳慢的原因。所以有效的减小阻力,有时候甚至比提升动力更为重要。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是可以忽略的,初学者重要的是水感的掌握,刚开始只要能慢慢的游就好。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是有针对性的,水平稍微高点的长训要求就更细化。
          蛙泳呢,大致分为两种,平式蛙泳和鱼跃蛙泳(也叫波浪式蛙泳),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多是平蛙,而且平时最为多见的就是蛙泳,其次是自由泳(狗刨除外)。平蛙动作简单,基本上符合人们平时的动作发力习惯(这个我要插一句嘴,游泳之所以比较难掌握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水里不符合人们的动作发力习惯,那些游的好的人,都是在水里发力自如,习惯了。当然了还有一个词语来形容:水性好,水感好等等),平式蛙泳动作幅度柔和,省力,所以很适合利用游泳锻炼和减肥的人群。
          在说技巧之前,说一说怕水的问题。有一部分人怕水,甚至在下水之前都担心。我先简略介绍一下,水这个东西没什么好怕的,只是一定要在正规的场所,那里的水质和救生人员充足。(那些长年在白河游得朋友可以忽略这句话,直接往下看,或者在下边的楼层直接交流)
          解决怕水要循序渐进,多在水里玩,慢慢的就会好。憋气了什么的网上的文章很多,这些都是可以看的,而且一看就会的,网上铺天盖地的文章我尽量避免这里不写


          IP属地:河南8楼2017-06-05 17:08
          回复
            蹬腿技巧,这个比较复杂。看视频和文章能掌握的不多,而且容易范的错误也五花八门,不太好一一列举。

            1、收腿
            是指两腿从并拢开始,逐渐受到髋部为蹬腿做准备这一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产生推力,反而有阻力。所以收腿是一顶要隐蔽,把小腿藏在大腿后边,发力要“温柔”。
            注意:收腿的时机正好是开始抱水差不多的时候,这时候正好在抬头吸气,身体难免会下沉,所以此时应注意收腹,并且手臂的前伸要非常非常非常积极,来保持身体的流线型。另外大腿要收的少一点,蹬腿要尽可能的窄,你没有看错,就是窄,不过呢对腿的特别是膝盖的灵活性有一定要求。(初学者可以忽略)
            2、外翻和蹬夹
            外翻脚对蹬腿起摺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外翻不是一个独立的动作阶段,正确的动作是变外翻,边蹬夹。在蹬夹时,快速翻脚螺旋桨叶的转动,在外翻的同时就产生推力了,而不会有一段不做功的时间。
            外翻之后,小腿与水面几乎垂直,脚位于水面下外翻接近90°,这个角度是蹬夹水的最佳角度。此时从后边看腿,接近W的形状。
            蹬夹水时,小腿和脚内旋,先慢后快,(这里的慢只是相对的),在蹬夹的最后阶段,两脚从勾 到绷直到并腿,一气呵成,才能变现出鞭状的效果。两腿接近并拢时,自然从水下上摆到接近水面位置,使躯干保持直线,准备滑行及下一次收腿。滑行时保持好流线型,减小阻力。
            (初学者课堂:初学者来说,还是要把外翻的动作单独做,整个外翻蹬夹最容易范的错误就是不勾脚,蹬腿的时候用不上自己的脚掌,这就像划船时不用船桨而是用的桨把,作用水的面积太小。作用与水的面积越大,阻力就越大,阻力越大提供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反作用力就是前进的动力(是不是有点啰嗦了)
            其次容易范的错误就是蹬夹腿不连贯,只有连贯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推力。
            蹬腿的好坏直接从蹬腿的速度就能直观的分辨出来。但是有一些人也是会不勾脚,但是速度也不慢,这是常年的一种发力习惯,这种呢也不好说,锻炼身体是足够了,想不想纠正都没关系,只看个人了。
            划手和换气呢,我准备先放到一块儿说。


            IP属地:河南9楼2017-06-05 17:38
            收起回复
              有问题的可以直接交流,蝶仰蛙自都略懂一二。。


              IP属地:河南10楼2017-06-05 17:43
              回复
                蛙泳划水及呼吸技术
                蛙泳臂划水可以产生较大的推力,路线轨迹呈典型的螺旋状轨迹,类似桨叶。

                1、外划抓水
                身体保持流线型,两臂内旋同时向外,向后划水。分开超过肩膀时,改变手掌对水的攻角(攻击水的角度吧)压腕,曲肘,开始抓水。抓水能产生推力的,但是主要是对后面的划水创造条件。
                在波浪式蛙泳中,由于身体类似猫扑的动作,抓水前,手处于水面下略深的位置。为了增加划水效果,掌心朝向外下方,两手先向外上方分开。
                两手继续往外分开,增大曲肘程度,手开始向下,后、外划水,当两手在身体下划至最低点时,转入内划阶段。
                易错点就是直接划至大腿,导致:第一,身体起伏太大,换气不足。第二前伸阻力非常大。等等。。。
                2、内划水技术。
                也叫抱水
                手臂继续向内,向下,向后划水,然后随着手臂外旋,向内,向上,向后划水。内划结束后,手与肘平。
                这个有点讲的复杂,是专业课书上的东西。大概说来,就是划水不要太向后划,然后呈螺旋形抱水。
                抱水产生的推力是划手最大的一个阶段吧,在抱水结束后应该有后备发力的夹肘动作,但是这个意见不统一,我个人感觉夹肘还是舒服一点。但是一定要延长内划的路线,获得较大的推力。
                (初学者课堂:初学者来说,能划手支撑头部抬起来吸气是最大的目标,吸气要放松,要能吸足才是关键)


                IP属地:河南11楼2017-06-05 18:05
                回复
                  2025-05-14 00:36:10
                  广告
                  前伸
                  平式蛙泳的前伸是在水下完成的,阻力较大。波浪式蛙泳采用在水面上申臂,以减小阻力。
                  前伸是在内划抱水的基础上完成的,抱水时就能感觉到胸口处的水压较大,减小阻力的前提下顺势积极的前伸。


                  IP属地:河南12楼2017-06-05 18:10
                  回复
                    呼吸与手臂配合
                    蛙泳每划手一次,吸气一次。优秀运动员通常抱水结束时吸气,吸气时间较短,前伸就吐气。
                    初学者来吸气不足直接问。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不太好一一列举。
                    蛙泳的配合最复杂。
                    复杂但是游不难以掌握,主要是蛙泳的动作符合人们平时发力的习惯。加以练习比较容易掌握。自由泳的技术动作比蛙泳简单的多,但是不易掌握,我个人感觉大多数原因是不符合发力的习惯。
                    平式蛙泳:手臂外划时,腿自然伸直,抱水时沉腿屈膝,手臂前伸到差不多2/3快伸直时,蹬夹腿
                    波浪式略微不同,波蛙的节奏是“划手--前冲--蹬腿”
                    前冲是波蛙的独特之处。他在抱水结束和蹬腿开始之间。此时手臂和前臂正好在水面上,与水面平行快速前伸。划水和申臂开始时胸背反弓,前冲时背部上拱。等等...........


                    IP属地:河南14楼2017-06-05 18: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