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回忆吧 关注:67,994贴子:2,004,759

回复:【夏令营】群像之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篇组能有这样的文章,的确是让人有很大的惊喜,为了能有一定的了解,也查阅了一些相关内容。能将如此现实的社会问题和MO结合在一起实属不易,但也许就是常说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文章花费巨大之心思构筑的人际关系,社会背景,矛盾设计,竟然仅以这样一场谋杀做结,实属遗憾。
既没能看到社会压力下主人公反抗无力的无奈,也没有能够看到激烈矛盾的碰撞,失去了立意,本文就好像是一场快餐式的狂欢,除了一片狼藉什么都没能留下。为黑而黑,为杀而杀恰恰是我一向反对的,不做评委也好喷的直接,暗害圣少女的账咱们还没算清呢233333


IP属地:福建24楼2017-10-03 19:42
回复
    @月之翳
    嘿嘿ԅ(¯ㅂ¯ԅ)切中肯綮,评的漂亮 我这篇文章的表达吗,我可以说我从写的时候就没有注入个人的价值导向,目的就是将这么一个现实完整体现出来,因为大家对这个事实知之甚少,所以我还是先把这个现象摆到大家面前,至于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就交给大家了。
    至于这个形式,是我个人讨巧了,用群像的形式就是为了简短篇幅,因为我估算过我的设定想要完整构筑出来可能少说五万多说八万甚至上十万,而这种片幅我很容易血崩,所以退而求其次,也是偷便宜的一个方法了ԅ(¯ㅂ¯ԅ)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10-04 12:06
    回复
      2025-05-10 03:59:49
      广告
      @发条卡夫卡
      感谢卡叔指正,大作我稍后拜读。
      我挺喜欢一个叫真寒的人说的话,我不想迎合大家想要治愈的心去写什么ԅ(¯ㅂ¯ԅ)所以,我也只是把这个事写了出来,能够让大家知道,日本的现实不全是gal里那么光鲜亮丽,大家能想到 啊 还有这么一群人啊,有这种思考,我就知足了ԅ(¯ㅂ¯ԅ)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10-04 12:08
      回复
        名为真寒的人表示 干得不错
        前几天看了这篇文 忘了为毛没有回复了
        现在补上
        确实如教主所说 这篇文看完 颇有点意犹未尽
        关键的矛盾凸显了
        但是爆点呢
        感觉相比这个颇有些耸人听闻的矛盾
        爆炸的方式就过于轻易了
        总的来说比上次圣少女还是欠了些味道
        开篇提出贱民秽多 令我心中一凛
        还专门跑去百度了一番
        丸红郎走上黑社会的展开有点可惜了
        而沙代玲隐瞒姓名更是无奈之举
        或许正如某些观点
        日本这个民族 在光鲜外表之下 肮脏的东西也是不少呢


        IP属地:广东28楼2017-10-04 13:47
        收起回复
          现在才看完这篇文,再看看底下的回复,我好像错过了什么。关于文教主说得深得我心。前面的格调真是让我读的心花怒放,最后却不知道降落在何处。
          今年夏令营虽然数量不多,但高质量的文章、有特点的文章还真不少。秋吧的写手们还是厉害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10-10 13:51
          收起回复
            读完这篇文,我还想到了一点,原来原作还有这么多可以延展的空间。继承原作的世界观,继承原作的人物和剧情,真正在原作的框架下作二次创作。本文的纱代玲当然不同于原作,甚至于其角色内在特质与原作截然相反。但大概没有人会指责纱代玲ooc,因为作者在这篇同人与原作之间作了非常合情合理合适的连接与解释。这一点值得许多纠结于原创对同人的限制的朋友(比如我)思考。mo的原作其实有着能够容纳爱好者们的二次创作的巨大的衍生空间,火纹在雨中系列构筑的衍生世界观(藤原秀作鹭泽卫的剧情)以及本文都是很好的体现。这空间正式狭义型同人或者说传统型同人看似日渐衰老的身体里跳动着的心脏之所在。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10-10 14:03
            回复
              墩叔已开始大杀特杀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10-10 15:17
              回复
                【大众评委点评】
                伦敦头目的这篇文章有意思
                偏见啊歧视啊这种东西到处都有,因为各种理由各种原因。当然,出身只是其中之一。
                但是
                伦敦头目的文有一个问题
                当初圣少女,如今群像,都有这种感觉
                人坏的太容易
                理所当然,人不是纯洁无暇的生物。但是人的行为总是有迹可循,卫宫士郎不会无缘无故变成间桐慎二,就算是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至少也该有足够的理由,足够的时间。
                当初圣少女那个警察是原创角色,自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就算是突然“变成坏人”,也可以用知人知面不知心来解释
                长刀社就很耐人寻味了
                按照文中的剧情,这个长刀社的世界走的是雅爱结局。
                那群重情重义,为了毕业的学姐公然的和阻止老师的长刀社员,如今一年不到就能把当初带领她们的学姐给逼上绝路
                雅对人冷淡,人缘很差
                纱代玲为人热情,伤害她的人会被人集体鄙视
                创造了滨吹传说的长刀社,逼得纱代玲走投无路
                因为出身
                突然觉得,雅如果也是秽多呢?会不会一蹴和雅当时就不会是有人帮助和欢呼,而是被当场打死呢?
                突然感觉滨吹传说就是个笑话
                再说丸红郎
                这个少年,楞,但是有正义感
                他虽然看起来傻,但绝不是个傻子,很多事情他看的很清楚,想的也很清楚
                说他能去入黑帮伤人我是不信的
                尤其是因为宰鱼擅长就能对付人
                总感觉哪里不对
                最后
                监狱是随随便便就能把女囚扔进男子监狱吗?
                日本这样,药丸啊。
                当然,这一切我都没有什么立场说
                因为我不曾受到这样的对待
                所以不论说什么
                都是“何不食肉糜”罢


                IP属地:中国香港33楼2017-10-24 12:36
                回复
                  2025-05-10 03:53:49
                  广告
                  还是我认识的那个西伦敦的蓝o(≧口≦)o
                  跟圣少女一样,这篇也能看出作者对于虐妹纸这件事是多么的热爱→_→
                  其实作为读者并不是非要看什么治愈,而是希望看到更合理的情节。比如对待“秽多”,不同性格、不同出身背景的人们态度也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人群都存在左中右,有人是无脑歧视,有人是能说出长篇大论的歧视,有人是有歧视但也对歧视是否正确抱有怀疑,有人看似平等实则骨子里依然歧视,等等。光是负面态度就可以有很多种,既可以避免明明是群像却如此整齐划一的不真实感,这些不同的态度又可以衍生出起伏的情节,能避免纱代铃身份曝光→立刻GG的突兀感。
                  你的文字功底一直非常好,只是在情节处理上还是,怎么说,比较稚嫩?我个人还是认为你把太多精力放在你的喜好上,而缺乏对情节人物更深的思考(一个猜测,猜错可喷(づ ̄3 ̄)づ)。其实多种态度可以衍生出多种虐法,虐起妹纸来更爽不是么→_→


                  34楼2017-10-26 19:44
                  收起回复
                    不得不说,墩叔今年的进步很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10-26 21:05
                    回复
                      【评委点评】
                      嗨呀,难啃的骨头丢给我了呢【笑】
                      写的太严肃了我反倒没什么好说的呢,更何况楼上一众大佬点评。
                      嘛,就故事本身来说确实无可挑剔了,构思精妙,情节安排合理,人物心理刻画也很到位。
                      只不过我并不是很喜欢这种黑深残的故事诶【笑
                      歧视这个问题可谓是屡见不鲜了,某国的黑人,某国的原住民,元代的蒙古人对汉人,富人对穷人,某某对某某之类的。
                      我也没啥特别的观点倒是了,毕竟歧视本身也是会必然存在的。
                      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篇文,但是我还是得洗一下结局2333,讲道理起点有些高了,结局就很难收住了,这样的处理虽然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儿戏,不过我倒是觉得未尝不可。毕竟也算是个合情合理的结局。
                      啊,我倒是很有兴趣知道如果换成各位收这个尾会怎么收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12-11 02:23
                      收起回复
                        【评委点评】
                        “画虎画皮能画骨,看不见;知人知面也知心,又如何?”
                        能给出这样的判词也证明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震动有多么大了。或许可以说能和文学课上教授介绍的《Strange Fruit》带来的震动类似,即便几个月后重温也依然如此。虽然见惯了二次元中的所谓“残黑残”,但是一旦当你得知这种看上去“二”得不得了的事情却很有可能在现实中的哪里正在上演,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尽全力保持上帝视角,想要去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在这里角色怎么做会更合适”,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时不时气血上头的我自己其实也很清楚,“人不是完全根据理性活动的生物”。
                        所以故事中的丸红郎才会一时激动背弃了本篇中他坚持的所有做人底线去了组里,而沙代玲的后辈们才会一下子把她们所了解的沙代玲的为人和她为大家做过的全部都抛在脑后,只为一个理由将其毁灭。
                        尽管,我曾经想要坚持呼唤一个稍微美好一点的结局——但是我完全不能否定故事的合理性,因为历史上随便找找就有无数的例子,无论是别国人对别国人做下的,还是本国人对本国人做下的。
                        正所谓“知人知面也知心,又如何?”在那种类似疯狂的“集体优越感”面前,一切都显得很脆弱。
                        然后我们反过来谈一谈技术的部分,有关“画老虎”。
                        我还很小的时候,觉得那句俗语相当有问题,毕竟“谁也不会把老虎骨头画出来给人看的”,所以“难画骨”真是不知所谓。后来我被告知,这里的“骨”指的是“风骨”,而不是单纯的骨头。是让人看到这只画出来的虎就让人感觉“这是虎!”的东西,而非一份完美的虎骨标本图——一般人可没法从那区分虎或者猫甚至或者狗。
                        骨和骨不一样,正如一个故事或许具有真实性与合理性,却依旧无法弥补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一样。
                        我感触最深的、这篇文章的问题也正在于此。
                        它描写的故事真实吗?难以否认。它体现的社会现实存在吗?毋庸置疑。它塑造的人物与事件足够提现这一信息么?没有问题。它对人物的描写,包括背景介绍、外貌神态、心理活动,都足够到位吗?完全肯定。
                        画虎画皮也画了骨,读者们知人知面也知了心,但是——
                        读者能足够体会背景中的社会风气,理解人们的行为理由,缩短故事与读者的距离吗?
                        尚未确定。
                        如果抛去这部作品中对应的现实社会现象加成,单纯看剧情构建与推进的话,不得不说,本质上与那些“为黑而黑”的二次元深黑残差距不大。
                        问题就在于,在“使用真实感震撼人心”和“单纯用虚拟故事震撼人心”之间的平衡很难把握,稍不小心就会两边难以兼顾。读者或多或少会在潜意识中想为故事的展开寻找“疯狂”之类以外的合理理由,而这份心情其实是很不该忽视的。
                        回头用标本的那个比喻来说,就是在看到虎骨标本图之后,还会想要知道“虎的爪子会进化成可以收进趾去的样式,有什么用,又是什么导致的”而不光是满足于看到虎的骨架。
                        据说当年狄更斯饱受失眠困扰,于是每到深夜他就跑到伦敦的贫民窟取材,一副困倦狼狈样子的他奇迹般地没死在危机四伏的贫民窟,而是用他的笔重现了那里。狄更斯的故事架构的确饱受诟病(线索过于集中、都合主义严重等),但是他笔下的贫民窟却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贫民窟区分出来,成为了一代文学史上的描写经典。区别大概就在虽然大家都在描写充满了肮脏、罪恶、暴力、阴谋、混乱的贫民窟“骨骼”,曾无数次身临其境的狄更斯更写出了它的“风骨”吧。
                        从这一点上来说,因为时间精力的投入和作者自身经历经验的限制,是很难还原出那种“风骨”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著名作家最著名的作品基本都是自传或是半自传的原因。
                        回头来说,伦敦叔在这篇文章中投入的精力、时间与热情以及想要实现和传达的东西,想来也是比随便找个轻小说设定扔进mo世界或者随便把mo众扔进某个轻小说的我们来得厚重许多,这一点真的值得学习与肯定。
                        “画虎”真的是个很艰难的过程,我长篇大论起来能够头头是道云里雾里,可真正实行起来真的举步维艰。如果可以,希望伦敦叔还能继续画下去。
                        我期待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7-12-11 1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