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吧 关注:4,881贴子:27,185
  • 12回复贴,共1

有没有姜煌姜焯一族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没有姜煌姜焯一族的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2-06 00:20回复
    【虞城刘店乡彩庄村】:一心维忠正, 三世格致诚,温良恭俭让,宣慈惠和平。
    始祖姜煌清朝年间由山东昌邑市东隅村迁居虞城县刘店乡彩庄村,随着家族发展,先后转迁至姜楼、邢庄、姜庄、姜堂屋、李楼、乌墙、豆各、沙岗、孟庄、郭集、门神楼等村,现姜姓人口1000余人。


    IP属地:安徽2楼2018-02-06 10:47
    回复
      2025-05-16 23:34:57
      广告
      【潍坊昌邑字辈】:致远堂维(16世)曰于是乃,其言亦在斯;慎修有余庆,继之可永传;典清佑子惠,书增昭汉云.....
      北宋靖康年间迁入,始祖喜公为避金乱,自东牟宁海彤岭迁入,邑北叉河庄(今高戈庄),元代中叶,文庆公自黄县(现龙口市)黄城阳迁入邑北阎家庵一带定居,明成化间,风阳通判镗公修谱时则把文庆公委为一世,清康熙年间,十二世煦公在康熙间任苏州织造三十余年,经徐州知州,姜氏十二世焯公倡导,对族谱进行了较大规模续修。 ( 23世亦辈QQ:1027838394,电话:15006675421;
      24世姜(在)斌QQ:275614792 )
      昌邑姜氏祠堂:
      姜氏祠堂坐落于山东昌邑城里南隅十字街南巷一号,解放路中段路西。现有正厅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大门一间及东西耳房各两间。西院北屋五间,南屋五间连大门一间。占地面积约九百平方米。祠堂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青瓦覆顶,脊饰吻兽。正厅前出廊檐,明柱六支,每柱头梁端篆刻自东向西分别为“福、营、邱、分、派、寿”六字。大门十柱落地,门枕为精雕石鼓。1986年确立为昌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政府拨款,将其修缮一新,署文物管理所。2007年举行七修《昌邑姜氏族谱》的发行仪式。升级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记载,“姜氏受姓于姜水,著于营丘,大于齐之桓景,而后繁衍于滨海诸郡”。昌邑一派则于宋末靖康年间(1127年~1128年)由宁海峒岭(金朝宁海州峒岭,今乳山市徐家镇峒岭村)迁来,始祖为喜公,传六世后无考,又有喜公后裔文庆公,于元代自黄县迁来,定为一世祖。经六百余年繁衍,现已成为昌邑望族。姜氏名人辈出,远者史书有载,此不再赘,近者于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五世祖瑄公、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八世祖民望公均为御医。六世祖镗公官为南直隶凤阳府通判。自清康熙始,更显赫一朝,十一世士祯公,后入旗籍改李姓,官至江西、广东巡抚,为清初肱股大臣、封疆大吏。其子煦公任苏州织造三十二年,长期兼视两淮盐漕御史,后进阶户部右侍郎、大理寺卿。其侄焯公累升徐州知州,另一侄煌公在刑部为官,曾出资兴筑潍河堤防,至今受益。
      尊宗敬祖,必建祠堂,此前昌邑姜氏各村各自修祠,规模卑小,不便祭奠。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昌邑姜姓阖族议定,在城里购地一段,建先祠一处。由衷四、云衢二公率先捐资,共集钱五百二十缗。先建正厅五间,东西厢各三间,并于厅西新营北屋五间,南偏九间,大门一间及四周墙垣。
      道光八年,可法公又出私田数亩,用每年所收田租之息作为祠堂修葺管理及祭祀之费。
      民国八年至十一年(1919-1921),续涛公率县内二十六村并族人六十三人,共集资一万余千钱(每千钱当银元一元),对祠堂进行重修。姜泊庄其璐公一人捐资五千元,占全部捐资的一半,至今为人称颂。
      新中国成立后,将祠堂收归国有,不再祭祀。改门换窗,作政府机关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祠堂正厅前墙前移,门窗全换,东西两厢及南耳房门窗或改或另开,部分墙体断裂,西院北屋已塌,院内草木榛榛,悲凉至极。尽管仅存断壁残垣,此处总还是县内仅存的一所古建筑。族人龙启君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向政府申请保护,并得到批准,拨款十万元,由县文物管理所负责进行维修,恢复原貌。
      祠堂地理位置优越,原先门前开阔空旷,前有墨水池,后有傅公(傅振邦)祠,西北为凤鸣书院,西南有城隍大殿,东有姜家大湾,湾北崖有士桢公、续涛公故居。祠堂建筑与周围古建融为一体,非常合乎易数之理。“文革”间幸免于难得以保存,能与之无关。祠堂大门外原有台阶四步,另有栏门两扇。门上悬“慎馀堂”匾。门前两米处有旗杆台,台上树旗杆一幢,这是族人在朝为官的标志。院内原有照壁一通,雕砌精巧,描绘生动。另有建祠碑三通,其一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刻的嘉庆二十二年(1817)建祠碑,一为道光八年镌刻的新建祠碑,一为民国十一年(1922)重修先祠碑。正厅内北墙上悬挂“尊宗敬祖”匾,匾下供焯祖神像,像两侧悬挂各支派家堂老影,影下摆香案,设供桌,置神位。每逢祭日,各支族长率领族人前来上香烧纸祭奠,瞻拜者络绎不绝。纸烟缭绕,香火不断,一派封建传统的望族景象。祠堂两厢内悬挂煦公画象和《煦祖行乐图》,图卷内恭绘煦公春游乐、夏乘凉、秋赏月、冬狩猎的各段情景。一侧悬有焯公所撰《群生自造化说》,以警示后人勤俭自勉,与人为善,勿恃强作恶,得意妄为,切记善恶必报,自造化之理。另一侧有书橱一幢,内藏姜氏档案及族谱木版等。耳房为仓库,一侧内藏有祭具,另一侧内藏有清扫工具。西院为看守及族间会议接待之用。
      敦亲睦族,续谱收族,理所当然。姜氏族谱初修于明代六世祖镗公,不幸毁于明末壬午(1642)之乱。清康熙十七年(1678),扬波公等从残谱及断碑中将谱收集齐备,并进行续修。是为一修,但无力刊刻,只存手稿。康熙二十四年(1685),士楧(柍)、舜龄、扬波等公携谱稿赴广州访士桢公,求其修订刊行。士桢公为谱作序,并撰宗训若干则附于谱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士桢公已故,其侄焯公又携谱稿到苏州,与煦公共商刊刻之事。煦公感慨不已,对先祖遗愿未酬,深表自责,对资费表示“余独任也”。至此,族谱首刊,是为一刻,印四十本发行于族间。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焯公任徐州知州,又率众进行续修,并请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吏部尚书孙鹏翮、户部尚书田从典、工部尚书陈元龙、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 等当代名宦作序,是为二修。康熙六十一年重新刊刻,装订成元、亨、利、贞四册,内分六卷,钦“致远堂藏版”,是为二刻。二刻版式规整,体制完备,印刷精良,装订讲究,再有名宦作序,更加壮观,可与孔孟之谱媲美,为以后再次续修刊刻奠定了基础。此次刻版一直保存于“慎馀堂”即姜氏祠堂内。直到同治八年(1869)五刻时,还用“二刻原版”印刷,可惜该谱版毁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六世镉公率众续修,共一函五册六卷,是为三修。三修新增谱例二十则,计新旧二十六则。谱例中排出九字“曰、于、是、乃、其、言、亦、在、斯”,为全县姜氏族人的行辈用字。自十七世“曰”字辈起,至二十五世“斯”字辈止。嘉庆二十二年(1817),四修族谱时,河东、河西开始分修。河东谱由十四世镤公及其堂兄铎、从兄松华、堂弟钦、族侄衷四、族孙永锡、维瑞、纯明,族曾孙曰坚、曰召主修,族内集资尚缺部分由衷四公补之,使之很快刊出。河西谱由十六世维远公、 公、祥魁公主修。第五次续修于同治八年(1869),河东谱由十八世鸿文公编修,装订成四函十六册,函分“元、亨、利、贞”,卷自一至十六,至今纸白如初。河西谱一函六卷,由十五世宗源公、十七世克昌公、振炳公、十九世录善公、是朱公主修。本次修谱规模较大,不仅将本支收入,还将县内部分姜姓小村之户也一并收入,昭穆于谱后,达到了敬宗敦族之效。第六次续修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河东谱由二十二世言训公编修。此次编修,入谱的不仅有本县族人,还有邻县(莱州海沧、平度五甲埠、高密武兰等)姜姓,共计大小村庄三十八个。装订成六函:“天、地、人、福、禄、寿”,计二十四卷。谱序又添十字,至三十五世,即“慎、修、有、余、庆、纪、之、可、永、传”。河西谱由十七世凤瑞公、十九世以铎公、世仁公、是寅公、百川公主修。河西谱包括长胡同等九村,一函六卷,开本形式与河东谱相同。


      IP属地:安徽3楼2018-02-06 10:49
      回复
        第 一 世:文庆公,元代从山东黄县(今龙口中)迁来;
        第五世:瑄公,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人;
        第六世:镗公,为南直隶凤阳府通判。
        第八世:民望公,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民望公等均为御医;
        第十一世:姜士桢(又名李士桢),自清康熙始,更显赫一朝,十一世士祯公,后入旗籍改李姓,官至江西、广东巡抚,为清初肱股大臣、封疆大吏。其子煦公,其侄焯公、煌公等。
        第十二世:煦公,公任苏州织造三十二年,长期兼视两淮盐漕御史,后进阶户部右侍郎、大理寺卿。
        第十二世: 焯公,累升徐州知州;
        第十二世:煌公,在刑部为官,曾出资兴筑潍河堤防,至今受益。
        焯公叫时焯公,那煌公是不是也叫时煌公?


        IP属地:安徽4楼2018-02-06 11:02
        回复
          【龙口(黄县)黄城阳村】:龙口徐福镇洼里村(洼里社区)是姜丛、姜思道的后裔,
          洼里姜丛后裔字辈:庆振延宗厚,祥增启绪昌;名绍先范远,润泽尔继光(大)。
          登州府《芝阳姜氏族谱》: (芝阳:黄县黄城阳村 )
          元高祖姜胤与妻王氏、孙氏携六子姜山、姜通、姜源、姜聚、姜文庆、姜文胜由天水迁居登州府黄县(现龙口市)黄城阳(芝阳)。姜文庆为官昌邑,姜通的儿子姜子忠科考秀才为官陕西。姜源的儿子姜子铭科考教授为官陕西。洪武元年,姜源的孙子姜丛、姜聚的孙子姜思道迁居洼里村(现龙口市徐福镇洼里社区)。
          天水名门先德厚,芝阳世胄古书香!
          初修族谱: 《芝阳姜氏族谱》知县姜闳初修於明正德五年(1510.10)
          二修族谱:姜闳子朝杨、朝桢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三修族谱:姜其垓于康熙甲午年菊月(1714年9月)
          四修族谱:姜宣与子重霂、重霈、重霑、重霖、重霨、重霱于乾隆戊午年季秋(1738年9月)
          五修族谱: 12世:笃萼、笃裁、笃芑、笃苞,13世:注、淇、潭、涛,14世:安相、廷相、树基,于道光丙申年仲冬(1836年11月)
          《芝阳姜氏族谱》在1966年文革期间全部被毁,数年寻到仅此一套
          在1836年11月重修的《芝阳姜氏族谱》四卷。老祖宗在1836年11
          月重修族谱的同时确立姜丛的后裔第14世开始按照辈分起名用字10个字:庆、振、延、宗、厚、祥、增、启、绪、昌,至今已经跨越了180年,我想重修族谱,续谱收族,上溯根脉,为老祖宗树碑立传,光耀后裔。敬请宗亲家人与本人联系,本人QQ:1599161887、微信:15764265689
          登州府芝阳姜氏族谱记载出居人员名单:
          1、姜文庆出居昌邑(昌邑留有姜氏祠堂很壮观)
          2、姜 全出居胶州
          3、姜子忠、姜子铭参加科考在陕西为官(后裔姜耀祖在榆林建造了姜家大院规模宏大,现在是当地一著名旅游景观)
          4、《芝阳姜氏族谱》记载,1836年11月之前登州府黄县洼里姜家村出居关东宗亲名单:
          姜當柱、姜福柱、姜懋祖、姜恩祖、姜鹏翼、姜鹏道、姜大发、姜二发、姜三发、姜凝基、姜文奎、姜 忠、姜 岚、姜 瑞、姜 林、姜 汶、姜 汪、姜 洁、姜 坤、姜 耿、姜廷顺、姜廷会、姜留锁、姜维显、姜维俊、姜维英、姜维达、姜维通、姜维道、姜维明、姜愈仓、姜愈美、姜奉乐、姜奉成、姜奉同、姜奉安、姜存渭、姜存望、姜存诚、姜存善、姜存先、姜存丙、姜存起、姜存章、姜存旺、姜存英、姜三将、姜笃紟、姜笃素、姜笃初、姜笃习、姜笃棐、姜笃忱、姜笃文、姜笃仁、姜发贵、姜发乾、姜发履、姜发坤、姜发震、姜发临、姜发炎、姜发蒙、姜 云、姜发省、姜顺儿、姜永吉、姜 礼、姜 成、姜 铭、姜发顺、姜发文、姜发禄、姜行元、姜其秀出居关东生四子、姜发祥的弟弟出居关东
          5、姜太平出居锦州
          6、姜发名出居铁岭
          7、姜永升出居招远
          8、姜广运出居辽阳
          9、姜笃蕡分发直隶保定府


          IP属地:安徽5楼2018-02-06 11:03
          回复(1)
            中华姜氏寻根交流群:548589399


            IP属地:安徽6楼2018-02-06 11:05
            回复
              全对上!太爷初到辽宁盖县万福乡,我爷解放前迁到现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5-06 08:04
              回复
                安徽亳州豆各的来报道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6-21 16:50
                回复
                  2025-05-16 23:28:57
                  广告
                  江苏连云港的姜姓报道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6-21 21:37
                  回复
                    庆振延宗厚,祥增启绪昌,哪位宗亲知道“祥增启绪昌”中的“启绪昌”范字的时是在什么位置(中间还是最后)?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6-29 22:13
                    回复
                      我们这里是姜焯大老婆这一枝子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1-07 20:46
                      回复
                        进应德奉川
                        万载恒茂盛,
                        金玉诗书礼
                        振兴中华强,
                        安邦泽世祥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桃花铺一脉是长门人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刘一村是二门三门四门人
                        姜姓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入陕西商洛丹凤各地:
                        桃花铺、铁峪铺、寺底铺、棣花、梨园岔、花瓶子


                        12楼2023-12-05 18: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