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世俗的主流观点,乾隆的审美是农家乐。这句话其实太简单粗暴,但乾隆时期的瓷器确实多繁复华丽,这里当然有炫技的因素,但也确实体现出乾隆的审美观——简单几个字概括,就是艳、满、巧(特别是用于装饰的器具)。也是,长成于盛世的帝王,他的心态应该是喜玩乐,好精巧的。雍正瓷器总体风格比较秀美雅致。
。
人的笔记也是非常能反应一个人的性格的。乾隆的不少字帖我也看过,他的书法其实也没有横踢竖打的气魄,反而是有点圆融秀气。说明这个人比较细腻,喜欢小巧,小情趣。而雍正的字迹,就比较浑厚遒劲。
。
之所以要拿乾隆和雍正作比,是因为历史上我们的继后,如懿的原型,是老四爷雍正选秀挑选出来赐给乾隆做侧福晋的。而且侧福晋的家世因素远远不如嫡福晋重要。家世一般的继后被雍正选中,说明她比较合雍正的眼缘,但如果乾隆的审美和雍正差异较大,那么这个赐予的侧福晋很可能不是乾隆最爱吃的菜。
。
继后最初封号娴,字面意思就是雅,安和,说明她的特点乾隆是清楚的。我个人是很喜欢这个封号的,在乾隆一众妃嫔中很有辨识度。而乾隆的其他女人(忽略富察皇后,她的身外因素比较多)的封号,很多是扎堆儿大同小异的,满语我不懂,只能从汉语角度理解,有懂满语的欢迎补充
。
贵妃谥号:慧贤,据说慧贤经常讲笑话逗乾隆开心。说明此人聪慧能干。纯妃:纯真小女人。嘉妃:美好(我觉得嘉妃五官是最好看的);令妃,聪明伶俐;庆妃:喜庆吉祥;颖妃:聪颖;愉妃:愉悦;容妃,漂亮。忻妃:欢喜。
。
在乾隆的眼里,这些女人无非是聪明伶俐漂亮令朕高兴的存在。只有在追谥皇贵妃的时候,才会加上称赞品德的贤、惠、懿、淑等字眼。
。
这样看来,乾隆的菜应该普遍是活泼外向型,加上妩媚柔弱的外貌(慧贤、令妃),特别正点也可以(嘉妃,容妃)
。
而对比雍正妃子的封号,敦肃:宽厚严正。齐妃:庄敬。谦妃:敬让。裕妃:宽和。懋嫔:懋通茂,盛大高贵的美好。熹妃:光明灿烂。
。
这样来看乾隆雍正欣赏女性的着重点真的很不同。雍正指的侧福晋应该不是,至少不是年轻的弘历的首选。
。
乾隆的妃嫔,历史上存在感很低,所以粉丝们都在拼命试图证明得到皇帝盛宠来证明自己喜欢的人优秀,而忽略了乾隆的审美特质。其实这只能是种很无奈的选择。真的大可不必。
。
当然,人与物品是不同的,人性具有复杂性,人的感情也可以在相处中培养。而乾隆的审美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乾隆朝的瓷器中,除了大量敦厚质朴的仿古瓷之外,仍然有一些以实用为主的器具不那么繁缛。乾隆朝仿古瓷空前繁荣,犹以淡雅的宋瓷和浑凝的成化瓷为重,如果不喜欢,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了



所以,我觉得继后不是乾隆的首选,但应该早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后来逐渐培养出感情。毕竟给了娴这么特别独特的封号,说明继后或许是那万花丛中一点绿。周迅的形象就是我想象的继后的样子,也感谢如懿传没把继后写成后宫第一美。
青樱这个名字,或许真是同继后殊途同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