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内经》称之为“阴痿”、“阴器不用”、“宗筋弛纵”。晋唐诸家多从劳伤、肾虚立论,治疗多用菟丝子、蛇床子、肉苁蓉、续断、巴戟天等温肾壮阳、填精补髓之品。《明医杂著》提出“郁火致痿”之说。明代医家缪希雍认为中青年阳痿多起于志意不遂、阳气不舒,治以宣其抑郁,则阳气立舒,其痿立起,不宜过用补火之剂。张景岳的补肾学说完善了“肾虚阳痿”的理法方药,同时提出湿热和惊恐均可导致阳痿。目前勃起功能障碍的内治用药特点可归纳为:年老者以调补肾中阴阳为主,年轻者以疏肝解郁为主,病程日久者宜在处方中恰当加入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如虫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