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吧 关注:47,405贴子:2,138,793

试算人工加温对蜂蜜的潜在增产效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注了中蜂吧大半年了,期间查阅了无数蜜蜂相关资料,了解到,中蜂适合在农村非成片蜜源地区散养,省料,但产量低。一群蜂每年能割蜜十数斤到数十斤不等,总体远不如意蜂。但其价格却比意大利蜂贵几倍以上,因此在山区定点条件下,如何提高蜂蜜产量是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了解到,蜜蜂是一种能调节蜂巢温度的动物,育子期能且必须把温度恒定在34度左右,蜂群才能正常发展。而不管增温还是降温,代价都是靠工蜂消耗大量的蜂蜜换来的。一个很直观的思路就是,假如能人工给蜂群提供合适的温度,岂不是可以把这部分蜂蜜省下来了! 但是到底能省下多少蜂蜜,和加温的成本相比,划不划算是个问题。 下面就让我来定量分析一下,理论上,一个标准蜂群,人工加温到底能省下多少蜂蜜。由于很多条件和参数,并非实际试验而来,基于假设,所以结果不一定很准确,仅供参考!


IP属地:广东1楼2020-02-20 15:35回复
    没专家,没大师白吆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20 15:4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要计算加温效果,首先得蜂箱的保温状况,加温主要是为了弥补蜂箱的热损耗,以达到恒温
      这一楼 给出估算基于的蜂箱模型
      蜂箱规格: 基于GN标准杉木蜂箱,330x370x182mm,厚度20mm. 杉木横向板导热系数=0.12W/m.k
      蜂群规模: GN巢框4框蜂,大约20000只工蜂。根据龚枭羌书中的相关定义,一足框蜂大约5000只,而强群大约有15000~40000只。这里以20000只为例,相当于一个中等群。
      蜂箱表面积: Sx=0.33*0.37*2+(0.33+0.37)*0.182*2=0.5m2; 考虑4框蜂实际并未占满整个风箱,同时有挡板,4框蜂所占厚度约4x(0.025+0.008)+0.006=0.138m,超过0.37的1/3;实际面积取S=0.2m2


      IP属地:广东3楼2020-02-20 16:21
      回复
        这一楼给出温度模型
        环境基于广西中部:
        平均气温1月=12度;2月=14度;3月=18度;4月= 24度;5月=28度;6月=30度;7月=31度;8月= 30度;9月=29度;10月=24度;11月=19度;12月=14度;
        根据资料,当温度低于20度时,蜂箱才有“蜂汗”,也就是说,当箱外温度高于20度时,蜂群仅靠自身和蜂巢本身产生的温度就足够了,不专门耗蜜升温。此时蜂箱内蜂团的温度由里往外递减。假设箱内壁温度为21度
        观察上面给定的环境条件,只有1,2,3,11,12月环境平均温度低于20度,此时蜂巢是损失热量的,说明这些时间蜜蜂需要额外耗蜜生热。量化如下
        T1=31x(21-12)*24*3600=24100000度秒
        T2=28x(21-14)*24*3600=16900000度秒
        T3=31x(21-18)*24*3600=8000000度秒
        T11=30x(21-19)*24*3600=5200000度秒
        T12=31x(21-14)*24*3600=18700000度秒
        T=T1+T2+....+T12=72900000 K.S(度秒)


        IP属地:广东4楼2020-02-20 16:50
        回复
          箱温可以控制。室外温度呢。外面的花粉蜜原呢?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20 17:01
          收起回复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几个问题
            1、由于蜜蜂在育子期才需要蜂团内温度34度,在冬季 不需要34度,根据龚先生的书里,冬季蜂团温度大约20~25度,如此则蜂箱内壁温度不到21度,内外温差没有那么高。因此实际的消耗可能没有那么高,
            2、11~3月份,很多时候蜜蜂会出门工作,飞行会产生热量,回到巢里同样能提高巢温,这部分工作耗蜜是基本损耗,不能算在调温损耗里。
            3、11~3月份,平均气温是按照空气本身的气温来计算。 但是这个时期,白天除了温度升高,太阳直射在蜂箱和地面附近会产生额外的热量收获。因此实际的耗蜜也要打个折
            宗上,上面计算的蜂蜜消耗36.7kg是理论上的最大值,考虑很多因素后,可能要打个折比如0.3~0.5折,
            如此则估计耗蜜m=36.7x(0.3~0.5)=11~18.3Kg
            可见适当的人工加温,有机会增产 蜂蜜= 11~18Kg
            这里还只仅仅计算加温的效果,如果考虑夏季3个月蜂巢降温的耗蜜,整年能收的蜂蜜就更多了


            IP属地:广东7楼2020-02-20 17:35
            收起回复
              34.4度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2-20 18:19
              收起回复
                假如要 产生10kg蜂蜜同样的加温效果,耗电如下
                10x1000*10KJ/(1KWx3600)=28度电=14元
                用一根15w/24V的加热丝埋于蜂箱底部,管理系统根据内外温差,自动调节发热功率。足以达到要求


                IP属地:广东9楼2020-02-20 18:2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模型厉害学霸。实际上难并卵,学渣。中锋吧,人才济济!但是要脚踏实地。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2-20 19:33
                  收起回复
                    概念很好但个人觉得夏天防晒降温能处理好就能省不少蜜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2-20 22:40
                    收起回复
                      没用的,气温好的季节不用加热,冬天更不能加热。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21 00:14
                      收起回复
                        你考虑过巢门空气对流的空气冷热交换的数据没有?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2-21 02:00
                        收起回复
                          增产在于养殖的方式方法的改变。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2-21 02:01
                          收起回复
                            1、我的计算还没有考虑巢门和蜂箱漏风导致的热量损耗,否则耗蜜会更多。
                            2、这个计算仅仅是基于广西这种冬天不太冷的地方(夜里也有到5度左右),如果在广西每群每年能省蜜5Kg,那么在北方严寒下,能省下10~20Kg我不会觉得奇怪,就算是糖,用30度电来换,那也是划算的。
                            3、夏天降温是第2步。同样能够节省蜂蜜。我已经有一些思路,后续会进一步阐明。
                            4、如果冬夏人工协助空温,那么不光省蜜,有多出部分的工蜂劳动力,且整群工蜂寿命会更长,增加强群效应。流蜜期能获得更大产量是显而易见的。
                            5、有些朋友说,这没有什么用,我不认同!如果人工帮蜂群加温没有用,那养蜂技术资料中的越冬措施,加草帘子,盖塑料薄膜,堆树叶和稻草,集中蜂箱互相保暖的意义何在?加温只是更进一步,更精准的方法而已


                            IP属地:广东15楼2020-02-21 03: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俩箱蜂可以试试,但是大蜂场需加大多少的人力和精力,或者经济投入,你算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2-21 09: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