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2日漏签0天
微星吧 关注:1,435,910贴子:7,115,43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62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微星吧
>0< 加载中...

简约至上!绝影2代 GS66 图文评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年多前 GS65Stealth Thin 的续作 GS66,在让人等待已久后终于在今天到货了。这个全新的模具,“十代在召唤”的新品能否让你对AMD说no呢?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工业设计
1.1外部设计
官方展示上的GS66,外观走的是低调路线,除了 RGB 键盘外设备上并没有其它灯饰,机身整体都是黑色雾面,相信就算带去学校或是办公室也不会因为造型引来别人的目光。
1.1.1 开箱
令人激动的开箱时刻,微星终于一改可以说简陋的包装,不再一打开箱子就是袋装裸机。外包装都一样就不拍了。颜值极高的印着龙盾logo的纯黑盒子,大爱这种简约风。打开盒子,内部就是今天的主角和他的说明书和保修卡了。为了盒子的小巧颜值,适配器分装在包装的盒子里。

图1-1 绝影黑盒

图1-2 开盒

图1-3 底部有保修卡及32说明书


2025-05-12 00:13:19
广告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1.2 A面介绍
主角登场,撕膜。
啊啊啊,老夫的少女心!作为老强迫症了,真的超吃这种方方正正,无比简约且对称的颜了。A面的磨砂处理非常细腻,敲击回馈并非是金属感。

图1-4 绝影GS66 A面

图1-5 整体细磨砂处理,中间有一枚龙盾logo
龙盾的logo不做浮雕没有背光,简单且纯粹。

图1-6 龙盾logo
屁股位置为了转轴设计,是唯一破坏机身整体立方体的地方,除去转轴,ab面和cd面完全分割成了两个圆角矩阵

图1-7 尾部断层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1.3 B面介绍
先说外观,GS66并没有使用三窄设计,侧边框一如既往,但上方摄像头的边框比较常规,下巴也比我的两指超小一点。雾面屏和边框的贴合度十分紧密,几为一体。
在配置上,本次拆机的型号为最高 300HZ 的FHD 屏幕。
官方称边框为4.9MM,且有 84%的屏占比。

图1-8 绝影GS66 B面

图1-9 屏幕上方的摄像头

图1-10 左及上边框

图1-11 下巴比两指稍矮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1.4 C面介绍
也是微星系列了全新的c面设计,整个c面整齐的分割为三个区域,散热风口、按键区、触控板和音响。
键盘区整体下凹,使得键帽水平位置与C面整体水平位置一致,很直观的可以感受到键程。键程较短,键帽相对宽大,无小键盘,两边预留的位置有点大,整体美观体验上还不错。
图1-12 绝影GS66 C面
眼前一亮的的是开关键与键盘区融为一体,使得与b面交接的散热风口十分干净。

图1-13电源键位置
一贯的赛睿键盘。左上角嵌入没有颜色的赛睿标识。

图1-14 赛睿键盘
触控板使用了居中处理,强迫症福利,因此为了使用方便扩大了整个触控板。使用上操控顺滑,反馈明显。

图1-15 触摸板
GS66破天荒的将音响放置在了C面的左右两个下角,即增加了美观,实际体验上也十分不错。

图1-16 音响出口
贴心的使用了切角设计。

图1-17 切角设计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1.5 D面介绍
终于,微星不再闷骚了,d面真的就朴实无华。前低后高的两个脚架,十分稳妥。透过通风孔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内部的铜管和风扇。

图1-18 绝影GS66 D面

图1-19 高脚垫

图1-20 可以看到风扇及铜管
1.1.6 接口设计
从侧面观看这个机砸真是太赞了。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接口都有哪些吧。

图1-21 右侧:3.5mm音频接口、Type-C USB3.2、2x Type-A USB3.2、RJ-45网口、通风口

图1-22 左侧:通风口、电源接口、Thunderbolt3 with PD charging、HDMI、Type-A USB3.2

图1-23 屁股位置无接口
1.1.7 转轴设计及最大开合角度
采用了斜三角的接口设计,为了不显山显水的破坏整体的黑盒子设计,又同时满足180角度的开合,设计师也是用尽了心思。

图1-24 斜三角的转轴设计

图1-25 180度开合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性能配置
2.1配置一览图 图2-1 配置信息
作为顶配版本,采用英特尔®酷睿™第十代i9处理器、英伟达®GeForce® RTX 2080 SUPER™(Max-Q设计)显卡,主板采用自家的MS-16v1,内存为32GB,友达的显示器,15.3英寸的,最高为300HZ的ips屏。主硬盘采用三星的2T内存。
2.2基准性能测试
2.2.1 测试条件

图2-2室内恒温

图2-3预安装的Dragon Center的配置
环境温度不直接影响性能,但影响我们对一台机器散热能力的判断。
预装的Dragon Center提供了多种性能配置,这些配置文件会影响风扇的噪音和性能。我们在性能配置文件设置为“用户”的情况下进行了所有测试。我们将性能级别设置为“高”,并使风扇控制处于自动模式,同时保留了集成GPU。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2.4 CPU多线程测试CINEBENCH R15及CINEBENCH R20
图2-7 CINEBENCH R15 跑分结果

图2-8CINEBENCH R20 跑分结果
Cinebench的跑分还是极其优秀的,15的cpu测试达到了1728,这对一个轻薄定位的游戏本来说可以说是极其优秀的成绩了。
由于R20公布不久,所以数据库中的成绩并不多,参考意义不大。目前测试依旧以Cinebench R15为主,所以看懂Cinebench R15成绩的作用更大。
备注:关于CINEBENCH的跑分,一般情况下,同代处理器核心数越多,多核成绩越高;单核睿频越高,单核成绩越高。成绩越高代表性能越好。单多核成绩单位为cb。
2.2.5 国际象棋跑分

图2-9 单线程测试

图2-10 8线程测试
备注:Fritz Chess Benchmark是国际象棋软件Fritz自带的电脑棋力测试程序,由于支持多线程,而且他做的是大量科学计算,所有经常被网友用来测试电脑的科学运算能力,他通过模拟电脑思考国际象棋的算法通过测量部分测试电脑成绩。
2.2.6 SSD性能测试

图2-11 AS SSD 磁盘测试
备注:AS SSD Benchmark是非常出名的固态硬盘SSD速度测试软件,最关键的是用它来测试固态硬盘是否已经4K对齐,是否打开了AHCI,可以检测ssd性能的测试软件。它可以测出固态硬盘持续读写等的性能。


2025-05-12 00:07:19
广告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2.7 AIDA64跑分
图2-12 AIDA64自带的内存与缓存测试结果

图2-13 AIDA64自带的GPGPU测试结果
使用AIDA64对内存与缓存及GPU进行跑分。
2.2.8 3DMark

图2-14 Time Spy基准测试跑分结果及数据曲线

图2-15 Time Spy压力测试跑分结果及数据曲线
7864的跑分结果,并且通过了压力测试。同时数据监控,可以看到在压力测试中平均帧率约为50帧,GPU全程99%负载,CPU全程无降频,且保持在4.6G的位置,大概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吧。
备注:Time Spy 是一个DirectX 12 基准测试,支持原生新的 API 功能,如非同步计算,显式多显卡适配器技术和多线程。Time Spy 显卡测试使用 2560 × 1440 渲染分辨率。分别使用物理运算和定制模拟的严格组合来测量处理器性能。及利用数百个光源和大量微小颗粒来实现光线追踪体积照明来测连显卡性能。主要用于电脑游戏性能的测试。
2.2.9 3DMark 11测试

图2-16 3DMark 11 720p的测试,即P测试

图2-17 3DMark 11 1080p的测试,即X测试
使用3DMark 11进行图形渲染测试。
p分达到2337,X分也近万达到9146,十分优秀的成绩。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2.10 PCMark 10测试

图2-18 PCMark 10基准测试,测试分数为5860
这个跑分结果倒是十分普通。
备注:PCMark 10测试一款针对现代化办公的全面测试软件,从日常生产率任务直至涉及数字媒体内容的高难度工作都有包含。通俗而言就是模拟除游戏之外的日常使用。
2.2.11 显示器及色域测试

图2-19 通过AIDA64查看显示器相关信息

图2-20 通过图吧工具箱内的工具检测显示器色域

图2-21 通过屏库查询到的相关信息
关于显示屏的更多信息,想了解更多的小伙伴,还可以前往屏库输入型号了解更多。
2.2.12 快乐跑分

图2-22 以几十万计数的快乐分
51w。怎么样,gc了没。滑稽/滑稽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游戏帧数实测
3.1游戏一:古墓丽影-暗影
3.1.1 游戏画面

图3-1 游戏cg画面

图3-2 战斗场景

图3-3事后

图3-4 ???
进行了半小时的游戏体验(死了几十次),本来还想截取更漂亮的场景,奈何手残…回到正题,因为是先进行的性能测试,跑分帧数超乎想象,于是直接在极高的画面效果下进行游戏,体验十分nice。
3.1.2 游戏内部性能测试

图3-5 预设的显示效果

图3-6 高影像预设下的跑分
最开始不自信的使用了高效果进行跑分,测试效果无话可说,平均帧率达到了105帧,GPU受限仅有59%。

图3-7 最高影像预设下的跑分
将预设调整至最高,并且把能开的效果全开后,再次进行跑分,成绩依旧十分优异,平均帧数达到了98帧,这次受限达到了96%,明显这个游戏是摸不到这台机子的性能天花板了。

图3-8 基准测试画面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2游戏二:刺客信条-起源
3.2.1 游戏画面 图3-9 静态风景

图3-10 骑马
有了古墓丽影的前置测试,这次对刺客信条基本全部采用了最高级别设置,在游戏中进行了接近半小时的游戏,无可挑剔。
3.2.2 游戏内部性能评测

图3-11 性能测试画面

图3-12 性能测试结果

图3-13运行一段时间的系统评析
最终测试结果为平均帧数74。游戏内运行的帧数达到了93帧。
3.3游戏测试结果分析
我要吹爆这游戏体验,如果非要加个描述,那就只能用纵享丝滑来形容了。虽然预期效果就绝对不会差,但是这300HZ的屏幕加上顶级的组合,在两款游戏中均将设置调到最高,能开的全开了,带飞这两个游戏依旧绰绰有余,着实被惊艳到了。
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游戏体验中,无任何卡帧延迟,视觉舒适,无疲劳感,赞誉就不多说了,这是应得的。可惜暂时只使用了两个游戏进行测试,后续如果出评测的视频版会考虑更多的游戏。
但也并非完美,缺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烫,一个是吵,都是所有游戏的老毛病了。GS66并没有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过久的游戏后,键盘区的温度是能感受到明显的灼热感的,其实就是风扇会在电脑执行高运算的时候自动开启,如果想要拥有沉浸式的体验的话,建议佩戴耳机。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稳定性测试
4.1 测试前置数据
4.1.1 正常待机一小时后C面各点位温度

图4-1 正常待机一小时后C面各点位温度
待机一个小时后,C面整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约7℃,温度最高集中在键盘中部,最高达到29.4℃,基本无热感。
4.2 使用使用Furmark对GPU进行单烤4.2.1 软件数据

图4-2 使用Furmark对GPU进行单烤30分钟——温度曲线
对GPU进行单烤,使用GPU-Z对数据进行监测,可以看到GPU在满频5.5G下运行,最高温度为71℃。观看下发的监测曲线,曲线程一定的波动性,及GPU的温度在70℃和71℃之间反复横跳,具体原因可能和厂家的性能控制有关。
4.2.2 温度数据
使用温度枪对C面各点位进行温度测试,数据如下。

图4-3 单烤30分钟——C面各点位温度
体感上能感受到明显的热感,实测,温度最高集中在键盘中部JK键的位置,达到44.4℃,wasd位置及左上位置也达到了39+℃,托盘位置温度控制不错,基本不变。


  • 厦门科长
  • 白银圣骑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3 添设AIDA64系统稳定性测试单独勾选FPU进行双烤4.3.1 软件数据

图4-4 双烤15分钟温度数据监测

图4-5 双烤30分钟温度数据监测
观察上述烤机数据,GPU最高温度78℃,平均温度77℃,CPU最高温度97℃,平均温度94.3℃。为锯齿状曲线,厂家还是对其进行的一定的性能限制,但波动小,回正快。

图4-6 双烤30分钟后aida64完整数据
4.3.2 温度数据
使用温度枪对C面各点位进行温度测试,数据如下。

图4-7 双烤30分钟后C面各点位温度
双烤的温度比单烤更上一层,烤机过程的体感已经明显有烫感,实测最高温依旧集中在jk键的位置,并且达到47.8℃,比单烤上升了3.4℃。上进风口区域全都超过了37℃。wasd的位置也达到了41.8摄氏度。
4.4 测试结果
烤机的结论就一个字,烫!对于这个结果还是稍显失望,不过也在意料之中。强迫风冷的散热效果始终是有极限的,性能想要拔高,机身想要轻薄,除非整个冷却系统突破技术壁垒,不然面对日益增长的性能,现在的散热模组只会渐渐乏力。GS66的散热表现上不算令我满意,建议购机的小伙伴们加购垫高版。
在性能稳定性上,作为顶级配置,总体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单烤极其稳定。双烤测试中,虽然可以看出厂家对其性能做了相应的限制,最终使得GPU被压在77℃的平均值。


2025-05-12 00:01:19
广告
  • gzhwsxyyh
  • 飞龙骑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知道i7的话温度数据能不能顶一点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62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微星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