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422,743贴子:3,319,663

回复:为俾斯麦正名-相关的甲弹对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帖子解答了好多疑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04-06 21:56
回复
    vv的炮座也是露天甲板下就变了。
    俾斯麦的炮座220并不算天窗,用克虏伯公式一算便知,26公里俾斯麦能击穿自己垂直的340炮座,但击穿不了50甲板加220炮座。
    vv炮塔顶确实比俾斯麦弱,只不过我之前记错了厚度实际差距没那么大,mk5在32500码能穿俾斯麦顶部,但30000码就能穿vv炮塔顶了,如果只用炮塔顶180的部分跟别人比,俾斯麦其实是5个里最强的,跟北卡差不多,其余要么厚度不够,要么带角度降等效。
    只不过俾斯麦脑门有个天窗,但我也没否认炮塔比较弱的现实。
    另外你是不是搞错了?俾斯麦的核心区防护,总体并不弱,下面有北卡乔五和剥帽失败的vv垫着呢。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04-08 18:2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是脑门?@Necrons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1-04-08 19:41
      收起回复
        说到沙恩图纸我倒是翻到了一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保存的了,可惜太模糊了,连数字都看不清,有人有更高清的版本吗?


        IP属地:黑龙江41楼2021-04-08 21:08
        收起回复
          这个贴看来还挺火的,有些话我一直没说,主要是不想打击楼主,现在看来还是有必要说一下
          第一,楼主用的这个公式,好几年前我就在论坛发过原始档案做过介绍,也展示过如何用这个公式。至于楼主用的这个计算器,似乎是其他同好看了我的帖子之后做的excel。
          第二,这个公式本身属于当时还不错的公式,但是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看过我的原贴,还是只见过这个计算器,总之我在原贴里很明确的说过这个公式并不完美,并没有把炮弹在击穿第一层装甲后的转正/转偏问题,以及充塞问题纳入考虑范围内。
          第三,楼主用的数据,包括装甲厚度之类的原始数据,以及计算过程中用的修正系数,目前来看似乎是存在一些错误的(比如认为波斯猫炮塔顶部180,这个属于非常明显的错误)。不排除还有其他错误。
          基于以上原因,尝试计算本身是好的,拿来作为结论就大可不必了。波斯猫的装甲防护水平,尤其是主装+穷甲那段,不是那么容易量化衡量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2楼2021-04-09 11:47
          收起回复
            这帖真的是大佬云集啊。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1-04-09 18:07
            收起回复
              如果打衣阿华结果怎么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1-05-09 11:50
              回复
                嗯,我得更新一下,不知道这个有没有标坟,如果标坟的话我得另开一贴说明。我在这贴使用经验式计算剥被帽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我从头解释。剥被帽提升25%弹道极限的来源大家都清楚,其原始数据来源于打65度的5寸甲,英15寸1938磅弹穿孔极限1030英尺/秒,无被帽1712磅弹则是1285,1285/1030=1.247572816,所以大约提升25%。现将1938磅弹的这次成绩代入经验式,得经验式得分0.665,提升25%后得到剥帽后得分0.83,注意此时的公式中所用的弹重是1938磅!但算出的值是无被帽的穿孔极限!所以我之前用裸弹代入公式再将经验式得分的方法是错误的。那么要使用裸弹计算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是将裸弹重1712磅的测试数据代入公式,得到经验式得分为0.78,与原系数相除0.78/0.665=1.172932331,也就是说使用英15寸裸弹会让经验式得分增加17%
                mk6同理。最终的影响是高估了剥被帽的防护能力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1-06-12 18:0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那么得出了什么具体结论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1-07-02 15:52
                  回复
                    这个帖子必须顶上去


                    IP属地:山东49楼2021-07-20 09:10
                    回复
                      按照47楼的说法把mk6的数据重新算一遍(仅考虑有剥帽可能且成功的)
                      垂直部分:
                      俾斯麦

                      维内托


                      50楼2021-08-06 09:40
                      回复
                        水平部分:
                        俾斯麦动力

                        bsm弹药库

                        黎塞留动力

                        黎塞留弹药

                        维内托,顺序为1234




                        北卡内段

                        南达内段


                        51楼2021-08-06 09:45
                        回复
                          新人不懂就问了,是不是免疫区下限越小,防护就越好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1-10-01 17:33
                          收起回复
                            反正我一直闹不明白吧内吹VV虐俾斯麦的朋友们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尺寸上完全小一圈呢……恕我愚昧,无法理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1-11-14 22:0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直以来普遍认为德国炮弹大着角性能比较差,但现在来看这个命题可能是不正确的,至少是部分错误,德国炮弹跟美国炮弹至少在35~50度着角(也就是45度左右)的范围内性能应该非常接近。
                              在对抗表面硬化装甲方面,16寸mk8在518mps、35度下穿深373mm(弹道极限)或330mm(炮弹验收标准)。而在同样动能和着角下德L/4.4型16寸炮弹的穿深为348mm(完整穿透),正好处于330和373之间。考虑到德国完整穿透比弹道极限更严格,但比炮弹验收标准宽松,故可以认为这两种炮弹对抗硬化装甲的性能应该是大致相当的。因此跟美国mk7相比,相同口径的SK C/34并不存在对倾斜装甲带穿深较差的问题,而对垂直装甲带则肯定是占优的。
                              在对抗均质装甲方面,12寸mk8在396mps、50度击角下穿深146mm(弹道极限)或127mm(炮弹验收标准)。而在相同动能和着角下德L/4.9型12寸炮弹的穿深为133mm(完整穿透)处于127到146之间,同理这两种炮弹对抗均质装甲的性能也应该是非常接近的。SK C/39以及其他二战德国海军大口径火炮水平穿深较差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弹道低伸、落角不够大,跟炮弹本身的性能可能并没有太大关系。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1-11-26 13: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