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级的熊大师此文是写于2020.2.25日,要比号称国际经方第一的黄大师的反应要及时多了,去年1.23日封城,2.25就总结写论治文章,反应还算是较及时的,哪像黄大师一直拖到4.25日才姗姗来迟出文章指导全世界经方大师抗疫。先转一段他的论述,再逐步论之:
=============
下面我们就按照辨证施治的总原则,分成了四期。
第一期初热期,分了三型,第一个证型是温邪犯肺,就是一开始,温邪犯肺的表现,发热微恶寒,注意它是微恶寒。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温热病是发热重恶寒轻,一开始发热往往都有38度左右,有的甚至39度,干咳,少痰,咽干,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或浮数,这是温邪犯表的表证现象。所以表证的时候我们要用轻清宣透的方法,而且要注意宣肺。这个时候的治法一透邪二宣肺,我们称为宣肺透邪。吴鞠通讲:“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邪在上焦外感初期的病,要用轻清宣透的方法,不要用重剂,一开始用重剂那是不适合的,动不动就是麻黄,石膏,大黄,这就不合适了。必须用轻清宣透。轻清宣透什么方呢?就是桑菊饮和银翘散。如果病人先有口苦,呕逆又恶寒发热,那么这是邪犯少阳,可以合用小柴胡汤或者小柴胡汤合桑菊饮,这是可以的,因为去年冬天是少阳相火的干扰之气,这一点我们不能忘,所以小柴胡汤是可以的,可以用小柴胡汤合桑菊饮,这是第一个型的证治。
第二个证型咳嗽微喘。这个时候病人的表现是以咳嗽为主,有的发热已经解除了,有的发热不严重,重点是咳嗽兼有气喘,气喘并不明显的时候,但是有胸闷,还有咳痰,咯痰不爽,咽喉痒,当然还有兼证,比如食量差,大便不溏或者是大便溏。这个时候脉滑或者是浮滑,舌苔有薄白的也有薄黄的,这是初热期,刚刚表现以咳嗽为主症的时候,这应该是第二个阶段,治疗重点要宣肺止咳,要知道肺的特点,一个是主宣发,一个是主肃降,凡是外邪闭肺,不论是什么邪气,第一要宣,第二要降,驱邪找出路,要依据肺本身的生理特点来解决邪气的出路,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宣肺止咳。因为重点是咳嗽,所以我们可以用桑贝止嗽散,也就是程钟龄的止嗽散加桑贝散,其实杏苏散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比较而言,程钟龄的止嗽散更为合适,但是止嗽散它没有平喘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要用桑贝散。我们中医有一个一贯的原则就是治未病原则。治未病第一是未病先防,第二就是既病要防变,要防止陷邪深入,要防止它由轻变重,要防止他的病情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咳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喘促。因此加桑贝散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桑白皮和贝母其实就是防止喘促的,不让他喘促加重。如果病人表现舌苔黄腻,胸闷,吐黄浊痰,这就说明郁热伤肺了,这是痰热壅阻肺气,痰热阻塞胸肺啊,用什么方挺合适呢?张仲景小陷胸汤是最合适的。《伤寒论》讲,“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是治小结胸病的啦。要知道啊,我们用方第一要针对主症,第二要针对病机,张仲景小陷胸汤,治小结胸不错,但是这个小结胸是痰热结聚在胸膈所出现的小结胸,那么现在我们这个疫病里面有痰热结聚胸膈的证型的时候,毫无疑问就要用小陷胸汤。但是用小陷胸汤有一个注意点,温病学家曾经提到过,舌苔不黄腻不黄滑者,小陷胸汤不可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舌苔不黄腻不黄滑,说明痰热不重就不要用小陷胸汤,所以必须在痰热很重,阻塞胸膈的时候就可以配用小陷胸汤了。这里我还要顺便说一下,小陷胸汤内有一味药是瓜蒌实,我们现在的瓜蒌实,有些药房有,有些药房没有,有些药房只有瓜蒌皮,其实瓜蒌皮是最合适的。无论是瓜蒌实也好,瓜蒌皮也好,它们的作用都是宽胸利膈化痰浊,但是它有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吃后大便溏泻,因为它含大量的油脂,吃了以后大便溏泻,我们在用瓜蒌实、瓜蒌壳的时候,有人一开就是30克、20克,殊不知这么吃下去病人就会拉肚子,只吃了两餐,便拉四次肚子,吃了三餐,拉六次肚子,病人本来蛮好的,一下就把他拉趴下去了。我们要知道正气亏损邪气就会亢进,疾病变化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个正邪斗争的过程,中医一贯注重扶正要固本,祛邪要扶正,扶正祛邪两者兼顾,你动不动就大砍大杀,这个病人怎么办?还不由轻变重,弄出多的病来了。所以我们用药的时候不要乱用,一定要考虑它的副作用,这是我顺便讲的多余的话,这是第二个证型。
=============
下面我们就按照辨证施治的总原则,分成了四期。
第一期初热期,分了三型,第一个证型是温邪犯肺,就是一开始,温邪犯肺的表现,发热微恶寒,注意它是微恶寒。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温热病是发热重恶寒轻,一开始发热往往都有38度左右,有的甚至39度,干咳,少痰,咽干,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或浮数,这是温邪犯表的表证现象。所以表证的时候我们要用轻清宣透的方法,而且要注意宣肺。这个时候的治法一透邪二宣肺,我们称为宣肺透邪。吴鞠通讲:“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邪在上焦外感初期的病,要用轻清宣透的方法,不要用重剂,一开始用重剂那是不适合的,动不动就是麻黄,石膏,大黄,这就不合适了。必须用轻清宣透。轻清宣透什么方呢?就是桑菊饮和银翘散。如果病人先有口苦,呕逆又恶寒发热,那么这是邪犯少阳,可以合用小柴胡汤或者小柴胡汤合桑菊饮,这是可以的,因为去年冬天是少阳相火的干扰之气,这一点我们不能忘,所以小柴胡汤是可以的,可以用小柴胡汤合桑菊饮,这是第一个型的证治。
第二个证型咳嗽微喘。这个时候病人的表现是以咳嗽为主,有的发热已经解除了,有的发热不严重,重点是咳嗽兼有气喘,气喘并不明显的时候,但是有胸闷,还有咳痰,咯痰不爽,咽喉痒,当然还有兼证,比如食量差,大便不溏或者是大便溏。这个时候脉滑或者是浮滑,舌苔有薄白的也有薄黄的,这是初热期,刚刚表现以咳嗽为主症的时候,这应该是第二个阶段,治疗重点要宣肺止咳,要知道肺的特点,一个是主宣发,一个是主肃降,凡是外邪闭肺,不论是什么邪气,第一要宣,第二要降,驱邪找出路,要依据肺本身的生理特点来解决邪气的出路,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宣肺止咳。因为重点是咳嗽,所以我们可以用桑贝止嗽散,也就是程钟龄的止嗽散加桑贝散,其实杏苏散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比较而言,程钟龄的止嗽散更为合适,但是止嗽散它没有平喘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要用桑贝散。我们中医有一个一贯的原则就是治未病原则。治未病第一是未病先防,第二就是既病要防变,要防止陷邪深入,要防止它由轻变重,要防止他的病情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咳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喘促。因此加桑贝散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桑白皮和贝母其实就是防止喘促的,不让他喘促加重。如果病人表现舌苔黄腻,胸闷,吐黄浊痰,这就说明郁热伤肺了,这是痰热壅阻肺气,痰热阻塞胸肺啊,用什么方挺合适呢?张仲景小陷胸汤是最合适的。《伤寒论》讲,“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是治小结胸病的啦。要知道啊,我们用方第一要针对主症,第二要针对病机,张仲景小陷胸汤,治小结胸不错,但是这个小结胸是痰热结聚在胸膈所出现的小结胸,那么现在我们这个疫病里面有痰热结聚胸膈的证型的时候,毫无疑问就要用小陷胸汤。但是用小陷胸汤有一个注意点,温病学家曾经提到过,舌苔不黄腻不黄滑者,小陷胸汤不可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舌苔不黄腻不黄滑,说明痰热不重就不要用小陷胸汤,所以必须在痰热很重,阻塞胸膈的时候就可以配用小陷胸汤了。这里我还要顺便说一下,小陷胸汤内有一味药是瓜蒌实,我们现在的瓜蒌实,有些药房有,有些药房没有,有些药房只有瓜蒌皮,其实瓜蒌皮是最合适的。无论是瓜蒌实也好,瓜蒌皮也好,它们的作用都是宽胸利膈化痰浊,但是它有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吃后大便溏泻,因为它含大量的油脂,吃了以后大便溏泻,我们在用瓜蒌实、瓜蒌壳的时候,有人一开就是30克、20克,殊不知这么吃下去病人就会拉肚子,只吃了两餐,便拉四次肚子,吃了三餐,拉六次肚子,病人本来蛮好的,一下就把他拉趴下去了。我们要知道正气亏损邪气就会亢进,疾病变化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个正邪斗争的过程,中医一贯注重扶正要固本,祛邪要扶正,扶正祛邪两者兼顾,你动不动就大砍大杀,这个病人怎么办?还不由轻变重,弄出多的病来了。所以我们用药的时候不要乱用,一定要考虑它的副作用,这是我顺便讲的多余的话,这是第二个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