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 Toric ICL(TICL)是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广泛用于矫正近视散光[2],它不受高度近视、角膜厚度或角膜曲率的限制,可实现更稳定的视觉效果[3],具有优异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有效性[3-5]。其中,TICL的准确定位对于获得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TICL的临床效果、旋转稳定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发表在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研究者从2018年2月至11月,连续观察66例(112眼)近视散光患者。纳入标准如下:年龄18~50岁;屈光度数(MRSE)为低于-20.00 D的近视,-0.75至-5.00 D的散光。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的眼科检查,使用OPDScan III测量TICL的旋转角度(预期轴向和实际轴向之间的差异)[6]。为了避免可能的检查误差,以手术当天获得的测量值作为基线。随访时间为12个月。
研究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4.04±5.03岁(范围:18至42岁)。术前近视范围为-1.25D至-17.00D,术前散光范围为-0.50至-4.00D。其他临床特征见表1。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未发生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没有患者需要重新调位或取出TICL。

研究方法
研究者从2018年2月至11月,连续观察66例(112眼)近视散光患者。纳入标准如下:年龄18~50岁;屈光度数(MRSE)为低于-20.00 D的近视,-0.75至-5.00 D的散光。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的眼科检查,使用OPDScan III测量TICL的旋转角度(预期轴向和实际轴向之间的差异)[6]。为了避免可能的检查误差,以手术当天获得的测量值作为基线。随访时间为12个月。
研究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4.04±5.03岁(范围:18至42岁)。术前近视范围为-1.25D至-17.00D,术前散光范围为-0.50至-4.00D。其他临床特征见表1。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未发生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没有患者需要重新调位或取出TI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