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汇报一下估分成绩:
管理81,计价:78.5,计量:66(有争议全按错的算),
案例80左右:第1题没明白啥叫有无对比,最后一问不得分,第二题没考虑建设期一年的净年值,第三题是否妥当估计扣个5分,第四题没意外的话满分,第五题螺栓没算二次搬运,扣10分吧。估分15+15+15+20+30=95
再谈一下怎么准备的:
我算是白嫖党,各科连课本都没买,30几块钱在PDD上买的那种,还送了四科金考典。本来是准备考二造的,后来听了佑森的老师提醒,决定直接一造,一次冲四门。现在回想下来,一年冲四门是非常科学的,案例、管理和计价重合知识点非常多,互相促进非常大。
下面谈一下都是听的谁的课:最先开始听朱俊文的管理,然后听李娜的造价,佑森的案例(杨润东、孙琦),计量最后开始的,也是花的时间最长,武立叶的课听了一到四章,又从头听李毅佳102节课的精讲,最后一两个月零零碎碎听了一些达江的管理,王英的案例(主要补了一些财务和第五题),吴新华的计量,杨润东的计价。
这些课里面最值得推荐的就是杨润东的课,小白跟他学也没问题,他讲话有点慢,1.25倍速正好。佑森的授课形式很好,直播带着做习题提高很快。佑森的孙琦讲的财务也是很好的,只是部分课时有些拧巴,太在乎直播时学员的反馈信息,有些抬杠,导致浪费一些时间,后期好很多。左老师课费话太多,太“宏观”,对考试没直接帮助,没必要听他的课。
时间安排问题,我大概从2022年春节后开始准备,每天上下班不再开车,地铁加走路可以有大约两个小时听课时间。晚上可以再安排出一到两个小时时间。最后两个月基本上每天要安排5个小时时间,周末全天刷案例保持手感。
考试前刷各家的模拟题,基本上可以稳定在85分左右。特别是计量,真题比模拟题要准备15-20分的余量才保险能过。
管理81,计价:78.5,计量:66(有争议全按错的算),
案例80左右:第1题没明白啥叫有无对比,最后一问不得分,第二题没考虑建设期一年的净年值,第三题是否妥当估计扣个5分,第四题没意外的话满分,第五题螺栓没算二次搬运,扣10分吧。估分15+15+15+20+30=95
再谈一下怎么准备的:
我算是白嫖党,各科连课本都没买,30几块钱在PDD上买的那种,还送了四科金考典。本来是准备考二造的,后来听了佑森的老师提醒,决定直接一造,一次冲四门。现在回想下来,一年冲四门是非常科学的,案例、管理和计价重合知识点非常多,互相促进非常大。
下面谈一下都是听的谁的课:最先开始听朱俊文的管理,然后听李娜的造价,佑森的案例(杨润东、孙琦),计量最后开始的,也是花的时间最长,武立叶的课听了一到四章,又从头听李毅佳102节课的精讲,最后一两个月零零碎碎听了一些达江的管理,王英的案例(主要补了一些财务和第五题),吴新华的计量,杨润东的计价。
这些课里面最值得推荐的就是杨润东的课,小白跟他学也没问题,他讲话有点慢,1.25倍速正好。佑森的授课形式很好,直播带着做习题提高很快。佑森的孙琦讲的财务也是很好的,只是部分课时有些拧巴,太在乎直播时学员的反馈信息,有些抬杠,导致浪费一些时间,后期好很多。左老师课费话太多,太“宏观”,对考试没直接帮助,没必要听他的课。
时间安排问题,我大概从2022年春节后开始准备,每天上下班不再开车,地铁加走路可以有大约两个小时听课时间。晚上可以再安排出一到两个小时时间。最后两个月基本上每天要安排5个小时时间,周末全天刷案例保持手感。
考试前刷各家的模拟题,基本上可以稳定在85分左右。特别是计量,真题比模拟题要准备15-20分的余量才保险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