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定李太后吧 关注:12贴子:1,182

【史料】张居正《明穆宗实录》中的李贵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彩凤出身寒微,从裕王府婢女一路攀至皇贵妃,不甘于命运的桎梏,以近乎狡黠的生存智慧与不露锋芒的野心,架空了先帝选配的陈皇后。本帖展示就是皇贵妃时期的她。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3-29 16:26回复
    ○戊辰,礼部言:“自昔天子体元御极,必皆首立皇后,以主天下之内治。我朝列圣,皆于登极之初,即举册立中宫之典。今皇上嗣登宝祚,百度咸贞,册立大礼,所宜亟举。敬惟皇配出自名宗,天作之合,已受封章于潜邸,宜崇位号于中宫,於以佐奉宗祧、母仪天下,此寔邦家之大庆、中外之具瞻。臣等忝备礼官,请遵彝制,惟皇上早赐施行,以备朝廷之威礼。”又言:“天下大本,系于储贰;国之主器,属于元良。自昔人君即位,必蚤建太子,其或未暇,则有司具请举行,盖以太子正而天下定,其为宗庙社稷计,莫先于此。惟皇上受天眷命,抚驭丕图,而皇子笃生,已及五岁,且英哲性成、岐嶷天挺,中外臣民,莫不忻忻然讴歌鼓舞,以为此宗社亿万年无疆之庆。兹者圣政维新,鸿仪具举,维是蚤建储闱,豫端国本,尤今日之急务。皇子既长且贤,天人交与,宜正东宫之位,用培蒙养之基。臣等谨拟正月十五日吉,同文武百官上表陈请,伏乞圣明蚤赐允俞。又惟皇子已长礼,宜请赐睿名,伏乞钦命,以便颁册行礼。”
    上谕曰:“立后事可行。皇子年尚幼,且先赐名,徐议册立。”
    —————
    穆宗以“皇子尚幼”暂缓立储,仅赐名而不定东宫之位,表面上遵循传统立嫡立长之制,实则折射出对李贵妃势力崛起的警惕——若其子速立太子,李贵妃将借“储君生母”身份进一步威胁陈皇后权威。然而这一制衡终未奏效:穆宗早逝后,李贵妃之子继位,陈皇后虽被尊为“仁圣皇太后”,但李贵妃以“慈圣皇太后”之名独掌实权,两宫并尊却尊卑倒置。此段实录中的立后拖延与立储争议,恰揭示了李贵妃在穆宗朝后期已通过子嗣悄然构建权力根基,其政治命运实系于“母凭子贵”的宫廷法则,而陈皇后虽居名分高位,却因无子终成权力场中的陪衬。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3-29 16:33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甲戌,赐皇子名。上亲告奉先殿大行皇帝几筵,而命皇子以辞曰:“朕兹恭请命于祖考,赐尔名曰翊钧。夫钧者,言圣王制驭天下,犹制器者之转钧也,其为义大矣。尔其念之哉!”敕礼部曰:“朕元子已恭请命于皇祖皇考,名曰翊钧。其令所司登识之。
      ———————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陈皇后虽为中宫,却全程缺席皇子命名大典。穆宗仅自陈“请命于祖考”,而皇子生母李贵妃未被提及,表面看似乎延续了“子尊母卑”的礼法传统。但恰恰是这种“缺席的在场”,凸显李贵妃凭借子嗣突破礼制约束的实质——当礼部将“翊钧”之名载入典册,朱翊钧的储君身份已呼之欲出,而李贵妃当时作为穆宗所有存活的子嗣的生母地位,实际上已超越陈皇后“无子中宫”的虚名。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3-29 16:38
      收起回复
        ○甲戌,礼部进《册封皇贵妃贤妃仪注》:“一,先期内府造皇贵妃金册金宝并贤妃金册,及各冠服玉圭等。前一日,鸿胪寺设节册宝案于皇极殿,节案居中,册左宝右,设节册宝彩舆于丹墀,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设而不作。一,是日早,内官设皇贵妃受册位于宫中,设节册宝案于受册位之北,节案居中,册左宝右,设香案于节案前,设贤妃受册位于宫中,设节册案于受册位之北,节案居左,册案居右,设香案于节册案前,设内赞各三人,引礼各二人。一,是日早,上具常服,以册封皇贵妃贤妃,告于奉先殿世宗皇帝几筵、孝烈皇后殿、孝恪皇太后殿,如常仪。一,是日早,鸣钟鼓,锦衣卫设仪仗,如朔望仪。上具皮弁服,御中极殿。执事官行礼毕,鸿胪寺奏请升殿,导驾官导上升座,鸣鞭讫,文武百官俱朝服入班,行叩头礼。左右侍班正副使就拜位,赞四拜礼毕,奏传制。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用黄伞遮送至丹墀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跪,正副使跪传制讫,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宝彩舆大乐,前导设而不作,鸿胪寺奏礼毕鸣鞭。驾兴节册宝舆至归极门外,正副使北向立,内官举节册宝舆入,将至各宫门,引礼请皇贵妃具礼服出迎于宫门外。内官捧节册宝由正门入,皇贵妃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宝置于案内,赞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宣册女官取册立宣于皇贵妃之左,赞搢圭赞受册,宣册女官以册跪授于皇贵妃。皇贵妃受讫,以册授女官,女官跪受于皇贵妃之右,立于西。赞宣宝,宣宝女官取宝立宣于皇贵妃之左,赞受宝,宣宝女官以宝跪授于皇贵妃。皇贵妃受讫,以宝授女官,女官跪受于皇贵妃之右,立于西。赞出圭赞兴四拜,贤妃受册行礼同,惟不宣宝。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皇贵妃贤妃各送出宫门外,内官赍节出至归极门外,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命。一,是日,皇贵妃贤妃受册封毕,各具礼服,候皇上率诣奉先殿世宗皇帝几筵、孝烈皇后殿、孝恪皇太后殿,行谒告礼,如常仪毕。遂诣乾清宫,候上服皮弁服,皇后亦具服,各升座赞。引女官引皇贵妃贤妃诣前就拜位,行八拜礼毕,各还宫。一,二十九日,恭请上御皇极门,百官各具吉服,行称贺礼。”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3-29 16:48
        收起回复
          ○壬午,上以册封皇贵妃贤妃,告奉先殿世宗皇帝几筵,及弘孝、神霄二殿毕,遂出御皇极殿,遣英国公张溶、镇远侯顾寰持节,大学士高拱、陈以勤捧册宝行礼,皇贵妃册曰:“朕惟王化必始于闺门,宜备后妃之制;天心欲昌于胤祚,式先女士之厘。爰举彝章,用延景贶。咨尔李氏,宅心贞顺,禀质惠温,恭而能安,步履中珩璜之节;敬而无失,周旋合图史之规,乃受祉于神明,诞储休于宗社。熊罴协梦,丕照震索之祥;兰玉敷华,茂发坤亨之瑞,庸颁异渥,俾晋崇封。兹特遣官持节,封尔为皇贵妃,锡之册宝。于戏!位以德升,已显陟等威之峻庆;由善积尚,益凝福履之隆弼,成治理于关睢,导集祯祺于麟趾。钦哉!”贤妃册曰:“佐乾纲而运化,允资四德之良;赞坤极以承休,夙备三宫之制。令德既登夫妙选,徽称宜被于褒章,彝典具存,渥恩斯霈。咨尔江氏,各区敏秀,钜族储祥,禀性淳和,有如圭如璋之美;褆身淑慎,得中规中规之宜。勤劳久效于潜闺,位号宜登于秘掖,进龙轩之参亚,宠数攸隆;被翟褕之等仪,荣光昭奕。匪直鸿名之永耀,抑期内范之协襄,特封尔为贤妃,锡之册命。于戏!必敬必戒,恒思绎乎贤称;克慎克恭,庸凝承乎渥眷。勉相孜孜敦之职,茂延弓韣之祥。钦哉!”
          ——————
          这段壬午日册封李贵妃为皇贵妃的册文,虽以程式化的褒扬辞令为表,实则深嵌李贵妃借生育皇嗣攫取政治资本的核心逻辑。册文中“诞储休于宗社”的表述,直指其为皇长子朱翊钧生母的身份,而“熊罴协梦”“兰玉敷华”的祥瑞意象,更将生育行为升华为天命所授,巧妙规避其非皇后身份的政治弱势,反而以“天心欲昌于胤祚”将子嗣优势转化为神权背书。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3-29 16:51
          收起回复
            ○礼部尚书高仪等请册立东宫,言:“元良笃生,本以绵万年之胤祚;太子豫建,所以系四海之人心,自昔三代,有道之长,端在于此。仰惟皇上诞膺明命,昭受丕基,莅祚乘乾,已启龙飞之运;承祧主器,当宏燕翼之图。矧圣嗣早毓于潜藩,而天序寔居乎!元子睿龄方茂,英哲夙成,天下臣民,罔不引领跂足,愿举册立之典。臣等顷当春正建元之初,即具疏题请,圣情谦让,未赐允俞,然而伏读明谕,且先赐名,后行册立,臣等恪恭俟命,不敢遽言。今复三月有余,朝廷大礼,俱已告成,维是东宫盛仪阙焉未举,中外人心,不胜企望。愿皇上俯容臣等上表陈请,断自宸衷、敕下本部,择日具仪举行,以定国本、以慰群情。”
            上仍不允。
            ——————
            穆宗的拖延策略,可视为对李贵妃势力膨胀的微妙制衡。他虽在隆庆元年迅速晋封李彩凤为皇贵妃,使其跃居“副后”之位,却始终回避立储,甚至以“先赐名,后册立”的缓兵之计消解朝臣压力。这种矛盾态度,既源于对李贵妃“母凭子贵”终将颠覆陈皇后权威的担忧,亦隐含对前朝后宫权力联动的忌惮——李贵妃与张居正等外廷势力的潜在勾连,已借立储之争初现端倪。而“朝廷大礼俱已告成”的朝臣谏言,更将册立太子与李贵妃的晋封仪式并置,暗示其子储君身份与母亲皇贵妃地位的共生性:唯有完成立储,李贵妃的“准太后”身份方能彻底合法化。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3-29 16:56
            收起回复
              问个问题,对于皇后来说,有元子普通嫔妃和无元子皇贵妃更有威胁?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3-29 17:05
              收起回复
                大明皇后在后宫的职责主要是哪些?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3-29 17:05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录贵州镇远府剿平苗贼功,赏前巡抚都御史陈洪蒙、总兵石邦宪、兵备林烶章、参将梁高、参议高负图等,银币有差。皇亲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李伟,疏乞房价。工部议:“新政之初,恩泽不宜滥与。”
                  上从之。
                  ○给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李伟,以故指挥孙纲房及修葺银一百两,从其再乞也。
                  —————
                  《明穆宗实录》中关于李伟(李贵妃之父)两次乞房获赐的记载,表面看是外戚求财的琐事,实为李贵妃家族借其女权势渗透前朝财政体系的冰山一角。李伟初以“皇亲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身份索要房价时,工部以“新政之初,恩泽不宜滥与”明确反对,折射出官僚系统对外戚干政的警惕。然穆宗先“从之”后“从其再乞”,短短数日内态度逆转,恰暴露李贵妃在幕后的运作——当李伟首次碰壁后,必通过女儿施压宫廷,迫使穆宗突破制度限制。这种“破例—妥协—再破例”的循环,恰是李贵妃权势扩张的典型模式:先以皇权强行突破礼法,再通过持续施压将特例固化为惯例。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3-29 18:29
                  收起回复
                    ○癸亥,礼部尚书高仪等,复上疏请立东宫,乃引宣德、成化、弘治间册立皇子皆二龄六龄事例为据,言:“皇上笃生元嗣,已踰六龄,主鬯得人,臣民欢戴,早建豫养,宜在此时。必册立之仪既行,则教养之道可举。惟皇上早从众心,择日行礼,寔宗社万年无疆之休。”疏入。
                    上乃许之,命择日具仪以闻。
                    ○故事册立东宫次日,百官上表称贺毕,即诣文华殿。上笺贺皇太子,典玺官陈设太子座于殿中,自嘉靖十五年,殿易黄瓦及上御经筵,已设宝座正中。于是礼部以皇太子受贺不当复设座殿内,乃请上裁。
                    上命设于文华殿东廊西向。
                    ——————
                    礼部尚书高仪等再次奏请册立太子终获穆宗允准,此事的背后实为李贵妃借朝臣之力倒逼皇权、固化储君生母地位的精心布局。穆宗此前屡次以“皇子尚幼”推诿,却在隆庆二年突然妥协,恰因李贵妃已通过外戚渗透(如李伟索房得逞)、前朝结盟(高仪等礼臣持续施压)形成内外合围之势。册立太子的核心意义,非仅定国本,更在于将李贵妃的“储君生母”身份正式纳入帝国法统——当朱翊钧以皇太子身份接受百官朝贺时,李贵妃已悄然获得“准太后”的法理背书。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3-29 18:38
                    收起回复
                      ○甲戌,礼部上《册立东宫仪注》:“一,前期一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至日早,上亲告奉先殿及世宗皇帝几筵殿、弘孝殿、神霄殿,俱用祝文祭品如常仪。一,前期鸿胪寺设节册宝案于皇极殿内,册东宝西节居中,设彩舆于丹墀东。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上具皮弁服御中极殿,执事官行礼毕,鸿胪寺官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上升座。作堂下乐,鸣鞭,文武百官,具朝服行叩头礼,左右侍班引礼引正副使入就拜位,赞四拜,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隆庆二年三月十一日,立皇子为皇太子。’命卿等持节行礼,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宝置于彩舆中,锦衣卫官校举舆黄盖遮送至会极门外。正副使北向立,内官捧节册宝,由正门入至文华门,内侍引皇太子出迎至文华殿。内官以节册宝置于案,皇太子就拜位内赞,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宣册,内官取册立宣讫。赞授册捧册,内官以册授皇太子,皇太子受讫,以册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授宝捧宝,内官授宝如授册之仪替。四拜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至会极门外,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一,颁诏候册命起行,鸿胪寺官即设诏案于皇极殿中,唱颁诏,翰林院官以诏授礼部官,置于按奉迎至承天门开读,如常仪。一,谒告礼。是日,皇太子受册宝毕,内侍引诣奉先殿及世宗皇帝几筵殿、弘孝殿、神霄殿,谒告俱如常仪。一,谢恩礼。是日,皇太子谒告毕,内侍引皇太子诣上位前、皇后前,各行八拜礼,又诣皇贵妃前,行八拜礼毕,回宫。一,次日,文武百官具朝服,上表称贺,陈设如常仪。上具衮冕,御中极殿,执事官行五拜叩头礼毕,鸿胪寺官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上升座。作堂下乐,鸣鞭,文武百官先行四拜礼,赞进表,表文不宣,又行四拜礼,鸣鞭,驾兴。一,同日,文武百官上表毕,进笺庆贺皇太子。前期内侍官于文华殿东廊朝西设皇太子座,鸿胪寺设笺案于东廊外。至日,锦衣卫设仪仗,教坊司设大乐,百官具朝服诣文华门外,北向立俟皇太子出升座,作乐,赞进笺,笺文不宣。赞四拜礼毕,皇太子还宫。”
                      ——————
                      《明穆宗实录》中详载的册立东宫仪注,虽以程式化的礼制铺陈为主,却暗藏李贵妃借太子册立之机重构后宫权力秩序的深意。整场仪式的核心并非仅定储君,而是通过礼制符号的精密设计,将李贵妃“储君生母”的身份嵌入帝国宗法体系,悄然瓦解陈皇后“中宫无子”的礼法优势。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3-29 18:43
                      收起回复
                        ○乙酉,皇第四子生。
                        ○丁亥,上以皇第四子生,告奉先殿世宗皇帝几筵、弘孝、神霄二殿,百官致辞称贺。
                        ○甲子,赐皇帝四子名翊镠,命礼部登识玉牒。
                        ——————
                        《明穆宗实录》中隆庆六年皇第四子诞生的记载,虽未明言李贵妃,却暗含其借多子之嗣进一步垄断后宫生育权、强化“天命之母”地位的政治意图。穆宗以皇子诞生告祭奉先殿、弘孝殿及神霄殿,表面上遵循皇室添丁的常规礼仪,实则通过将生育行为嵌入宗庙祭祀体系,使李贵妃的繁衍之功与世宗一系的神权庇佑深度绑定。尤为微妙的是,此次告祭的场所与流程与册立太子朱翊钧时高度雷同。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3-29 18:49
                        回复
                          ○辛酉,上御皇极殿,传制册立皇子为皇太子。命成国公朱希忠,为正使持节。大学士徐阶,为副使,捧册宝诣文华殿行礼。册曰:“盖闻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长子。朕恭膺景命,嗣抚丕图,远惟古昔早建之文,近考 祖宗相承之典,爰遵天序,式正储闱。咨尔元子,日表粹和,天姿颖异,诞祥虹渚,夙彰出震之符;毓德龙楼,允协继离之望。是用授尔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于戏!启克敬承,是以识姒传之衍;诵能基命,是以卜姬祚之长。尔尚式彼徽,犹定乃幼志,勤春夏秋冬之学;用广聪明,亲左右前后之贤。豫端蒙养,俾,三善悉备,百度惟贞,益绵宗社之洪休,普慰华夷之仰戴。斯予一人,永有庆焉。钦哉。”是日遂诏天下,诏曰:“朕惟自古帝王奉天子民,思弘永世之图,莫不崇建元良,豫定储贰,所以隆国本而系人心也。我祖宗列圣,造基缵绪,累洽重熙,率由兹道。朕荷天之眷,早锡胤祚,长子英姿岐嶷,睿质温文,仁孝之德夙成,中外之情元属。昨朕嗣登大宝,文武群臣即以建储为请,朕以子年方在幼冲,未之许也。兹者礼官复稽先朝彝典,疏恳至于再三,询谋佥同,理难终拒。爰诹吉日,祗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授册宝立为皇太子,上以奉九庙神灵之统,下以慰兆人翊戴之心。盛礼既成,普天同豫,肆颁渥泽,覃被多方,所有宽恤事宜,各该巡抚都御史,督率所属查催完纳。……
                          ——————
                          册文中“诞祥虹渚,夙彰出震之符”的祥瑞叙事,将朱翊钧的诞生神话化为“天命所授”,实为李贵妃生育行为的政治加冕。所谓“虹渚”暗合《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母权神话,通过将李贵妃类比商契之母简狄,其生育行为被升华为“承天启运”的神圣使命。而“毓德龙楼”之语,表面赞太子教养得宜,实则将李贵妃塑造为“储君德行之源”。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3-29 18:53
                          回复
                            ○乙未,命给庆都伯杜继宗、德平伯李铭、固安伯陈景行、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李伟,庄田各七百顷。
                            ○庚辰,以册立东宫,恩荫累朝公主裔孙赵承庠十人,为国子生。
                            ○丙戌,中元节。遣临淮侯李庭竹、武定侯郭大诚、伏羌伯毛登、庆都伯杜断宗,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彰武伯杨炳,祭景皇帝陵寝。都指挥佥事李伟,祭孝懿皇后。中官,祭恭让章皇后及废后吴氏。都督佥事沈至,祭哀冲、庄敬二太子各陵园。
                            ——————
                            穆宗赐予李伟等四人各七百顷庄田,表面是对勋戚的例行封赏,实则暗含李贵妃家族借皇权攫取经济资源的深层意图。(杜继宗是隆庆舅舅,李铭是原配王妃的父亲,陈景行是现任皇后的父亲,李伟是太子外公)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03-29 19:05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壬子,皇太子千秋节,免百官庆贺。
                              ——————
                              太子年幼(七岁),繁复的庆贺礼仪对其实为负担。按制,太子生辰需向中宫皇后行庆贺礼,陈皇后虽无子却可借此维系嫡母尊严。免去百官庆贺,实将太子生辰降格为内廷家宴,当庆贺仅限于宫廷内部时,李贵妃作为太子生母自然成为宴会核心,而陈皇后即便在场,亦被边缘化为礼仪陪衬。这种“去公开化”操作,悄然颠覆了“嫡尊庶卑”的传统礼序。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3-29 1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