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廷还能苟活150年?
这里面其实原因很多,但是我更多是想要强调一个点:赋税(也就是收入)。
安史之乱前唐廷的赋税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陇右和河北地区,安史之乱后陇右地区被吐蕃蚕食,河北地区安史之乱几乎半独立收不上税了(河朔三镇),因此唐廷的赋税来源就变成了江淮 东南之地。
当江淮 东南之地的人被各种敲骨吸髓150年后实在忍不了了,就有了王仙芝和黄巢。黄巢之所以对唐廷打击很大,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江淮 东南的经济基础被打崩了,这里的地方赋税收不上来了,唐廷没办法维持下去了。
安史之乱后,唐廷对河北藩镇姑息纵容,最终形成了河朔三镇。这些节度使下面有一堆骄兵悍将,其中以魏博镇最出名,号为“长安天子,魏博牙兵”。这些魏博牙兵刚开始还愿意听节度使的话,等到后面骄横到废立节度使的程度(魏博牙兵到后期更多是在家里守土图利/对内清洗,不会考虑对外征伐,节度使如果不满足我们的需求比如钱,那把这个节度使/长官全家宰了换下一个愿意听我们话的节度使,循环往复)。等到最后一任魏博节度使实在忍不了了,于是引进了朱温,将这帮魏博牙兵全家都给宰了(一夜8k家吧)。
等到五代时期这些魏博牙兵也重新复活过成为新的骄兵悍将,但最后又被别的诸如李嗣源全家给突突了。后面知道带宋赵家兄弟一系列矫枉过正的措施才让这股骄兵悍将之风压了下去。
虽然带宋确实武德拉垮,但是如果经历过唐末五代时期的历史后你其实对赵家兄弟的一系列操作并不意外甚至能够理解其用意(但理解并不是接受,毕竟你带宋过于拉垮了)。
这里面其实原因很多,但是我更多是想要强调一个点:赋税(也就是收入)。
安史之乱前唐廷的赋税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陇右和河北地区,安史之乱后陇右地区被吐蕃蚕食,河北地区安史之乱几乎半独立收不上税了(河朔三镇),因此唐廷的赋税来源就变成了江淮 东南之地。
当江淮 东南之地的人被各种敲骨吸髓150年后实在忍不了了,就有了王仙芝和黄巢。黄巢之所以对唐廷打击很大,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江淮 东南的经济基础被打崩了,这里的地方赋税收不上来了,唐廷没办法维持下去了。
安史之乱后,唐廷对河北藩镇姑息纵容,最终形成了河朔三镇。这些节度使下面有一堆骄兵悍将,其中以魏博镇最出名,号为“长安天子,魏博牙兵”。这些魏博牙兵刚开始还愿意听节度使的话,等到后面骄横到废立节度使的程度(魏博牙兵到后期更多是在家里守土图利/对内清洗,不会考虑对外征伐,节度使如果不满足我们的需求比如钱,那把这个节度使/长官全家宰了换下一个愿意听我们话的节度使,循环往复)。等到最后一任魏博节度使实在忍不了了,于是引进了朱温,将这帮魏博牙兵全家都给宰了(一夜8k家吧)。
等到五代时期这些魏博牙兵也重新复活过成为新的骄兵悍将,但最后又被别的诸如李嗣源全家给突突了。后面知道带宋赵家兄弟一系列矫枉过正的措施才让这股骄兵悍将之风压了下去。
虽然带宋确实武德拉垮,但是如果经历过唐末五代时期的历史后你其实对赵家兄弟的一系列操作并不意外甚至能够理解其用意(但理解并不是接受,毕竟你带宋过于拉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