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吧 关注:1,278贴子:1,783
  • 0回复贴,共1

惯性基因,一种新的宇宙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惯性基因,一种新的宇宙观
在与马斯克al的对话中,al提到了目前科学界出现的一种惯性基因的概念,其实我很早之前就提出过这个概念。
那么什么是惯性基因呢?
所谓基因是人或生物在漫长的进化或演化的历史过程中,本身保留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某些特征或特性。
既然人或生物都存在这种基因,物质世界中的某些物体是否也存在某种基因呢?因为这些物体也存在历史发展的过程或也曾经存在漫长的演化过程,所以某些物体也会存在过去曾经存在过的某些特征,特性或运动形式。
这个问题我是从探讨为什么地球卫星或航天器在脱离地球的束缚时,都无一例外的会围绕地球转动,又围绕太阳转动,又随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转动的这种行为现象时产生出来的。就是说,比如地球或月球都曾经存在过某种历史的演化过程。
地球上的物体看似静止存在于地球上的,但是这些物体本身都存在着随地球自转,公转和随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位置转动的动量或动能量,所以,这些物体一旦脱离了地球的束缚,就像地球卫星或航天器那样本能的围绕地球自转,公转和随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位置转动的行为现象。
那么这些地球卫星或航天器存在的这些动量,动能量或这么复杂的多旋转运动形式是从何的呢?
牛顿对这种复杂的多旋转的行为现象用万有引力来解释,爱因斯坦用空间弯曲的理论来解释,康德用原始星云说来解释。这种用外力或外部因素的解释或寻找的原因其实都是错误的。因为,外因只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原因。
地球卫星或航天器之所以围绕地球转动,又围绕太阳转动,又随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位置转动都不是什么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或银河系中心位置物质存在引力作用的原因。当然也不是什么空间弯曲的原因,更不是什么原始星云在漫长的演化形成中存在的原因,而是地球卫星或航天器本身就存在这些多旋转运动形式的动量或动能量。所以,解释地球卫星或航天器表现出来的这些多种联动的转动形式存在的本质,应该从地球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去寻找前世因果关系。
那么地球或月球是如何演化成目前这种多旋转的运动形式或状态呢?
我认为,银河系早期曾经是一个质量巨大的超级星体,这个超级星体爆炸后就形成了目前银河系这种旋转的运动形式或模样。早期的太阳只是银河超级星体爆炸产生出来的一个碎片,地球或月球就存在于早期这个太阳碎片内部,后来早期的这个太阳碎片又发生了爆炸,形成了目前太阳系这个旋转的运动形式或模样。地球也是早期太阳爆炸产生出来的一个碎片,后来地球也发生了爆炸或爆裂,存在于地球内部的月球也就这样被地球分离出去了,形成了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运动形式或模样,所以,月球保留了围绕地球转动,又随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又随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位置转动的这种多旋转运动形式的动量或动能量。
根据这种假说,我提出了惯性基因的概念,就是强调,宇宙中现存的一些物体运动形式或星系旋转的运动形式不应该用万有引力,空间弯曲或原始星云说来寻找原因或解释,应该从其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去寻找原因或解释。
可能有人疑问,超级星体爆炸如何能形成一个旋转星系呢?
我用了一个比喻,一个高速度旋转的砂轮在太空中爆炸,其碎片都无一例外延外螺旋形式运动,当爆炸力耗尽后,砂轮的碎片都会围绕砂轮爆炸的中心位置旋转。
可能有人疑问,超级星体又是如何形成或产生出来的呢?
我们应该坚信这样的一种哲学认识,任何事物都能重复存在,不能重复存在的事物都是不存在的。超级星体爆炸产生或形成了旋转星系,而星系中的星体或物体在向心力漫长的作用下又会重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质量巨大的超级星体。宇宙中的这些独立星系比如,我们的银河系就是在这种反复爆炸中散开,又在向心力的作用下重新结合起来的这种反复过程中永恒的存在着。
不知道我的这种假说理论是否有道理或科学依据,希望网友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让人类对现存宇宙中星体或星系产生的行为现象有进一步科学认识。


IP属地:河南1楼2025-05-07 14: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