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9,637贴子:1,364,342
  • 13回复贴,共1

问一个以前万元户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人都在说以前万元户,说以前钱值钱,多少多少钱就能养活一家人,现在鸡蛋多少多少钱、肉又多少多少钱等等,钱不值钱,通胀太厉害……
这种说法,和楼市紧密相连,印象中是个人都在说至少说了15年,最近接触楼市的话题又碰到了一些人在说,说还是要用资产抗一下通胀,比如买房……
——————
想问一下:这真的说明相对于7、80年代发生了通胀么?或者说改开之后一直就处于超发、通胀之中?
——————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一个普通人最重要的经济决策,然后对生活、家庭产生重大影响……
回答之前,慎重提醒:注意自己看事物的标尺……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5-10 00:57回复
    通账并不是改开之后才有的 53年之前的通胀才叫牛呢。旧币换53版新币一万换一元。与此相比现在的通胀真的只是毛毛雨。
    改开以后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分工,汇率某种程度就被美元绑架了。因为你出口的话,人民币汇率就要对于美元相对来说略微贬值才能保持出口货物的竞争力。而从七八十年代至今,美元贬值成什么样子?大家肉眼都能看得见,所以人民币的贬值也就丝毫不稀奇了。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单纯的看人民币的币值其实意义不大,还是要看人民群众实际收入和日常消费以后还能不能剩下结余,并且生活水准有没有提高?我想这一点改开以后的提升显而易见。
    土地财政是怎么回事说的人很多我也就不赘述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10 02:59
    回复
      2025-05-12 02:08:04
      广告
      80年代吃大锅饭用粮票的时候二线城市普通职工月工资150左右,那时候万元户当然是富人了,路上的桑塔纳就是豪车。通胀看数据就行了,用每年的m2增速减去gdp增速就是通胀率,最夸张的那几年时候我记得达到了15%+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0 06:46
      回复
        购买力平价指数,激荡的四十年,书籍或者b站视频先了解下近代历史,无论哪国货币都在超发过程中,只有相对快慢的问题,我们货币贬值发生在某些历史事件背景,80-90年代价格双轨制并轨,97放开房地产导致居民部杠杆率不断上升,15年的最后一波涨价去库存,当前回到15年房价还在以价换量,能产生正向现金流才叫资产,全款买房然后出租是,月供买房月供>房租就是纯负债,能产能现金流除了房子还有股票指数例如沪深300红利低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10 07:47
        回复
          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


          IP属地:四川5楼2025-05-10 07:52
          回复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看看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近几年通胀目标是3%……至于说二十多年前,你搜索一下当时的存款利率,能到10%,这就是在抑制严重的通胀。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5-10 08:01
            回复
              这就不得不提凯恩斯主义了,该理论认为经济良性发展需要保持温和通胀,这也是以GDP为中心的理论基础,只要GDP增长,则经济发展尚可接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10 12:52
              回复
                改开前,国内货币经过了三个阶段:
                1、建国发行第一套RMB,兑换国府和根据地发行的货币。
                2、1953年统购统销,实施票证制。
                3、1955年3月发行第二套RMB,新旧兑换比例1:10000。
                发行第一套的时候,地区之间不一样,最大差距20倍,这应该和当地流通的货币类型有关。然后,工农和平民有照顾,用更少的旧币能换一样的钱,这时,成分已经开始吃香……
                第一套发大了,于是第二套缩水1万倍,这和票证制多少有点关系,揣着几十几百万买不到东西,心里不舒服,也不大好看,揣着几块、几十块买不到,不一样……
                改开之前的所谓“钱值钱”、“一个月二三十块钱就能养活一家人”、“万元户”就是票证制和第二套RMB背景下的结果和说法。
                这些说法里面,“养活”这个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要有水喝、有馒头红薯咸菜就能养活人……但会严重营养不良。这说法是在吹以前否定后来、现在,全是些对货币和经济只知道一点皮毛甚至一窍不通的退休老头老太在胡乱对比,这些脑袋已经僵化、思考能力非常低下的老人没事干的时候,就喜欢在网上瞎叨叨……只知道盯以前的“好处”和现在的“坏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5-11 00:11
                回复
                  2025-05-12 02:02:04
                  广告
                  票证制什么意思?
                  就是货币靠边,约等于作废……这和津巴布韦币委内瑞拉币是双胞胎……一个是功能失效,一个是数量太多,都是贬值……
                  很多人以为货币贬值只存在于发行太多,殊不知,功能失效也是贬值……手机汽车多了不值钱,如果不能用,一样不值钱……货币和商品一样,都涉及量和质……
                  如果取消票证自由买卖,那就是价格上涨,通胀就会直观地显现,因为用了票证,所以通胀就隐身……
                  这是因为战乱摧毁了存量物资,大量劳动力没有从事生产,忙着你死我活去了……赢了的一方,不管怎么发行货币都躲不掉通胀。然后,经济重心放到了新政权站稳脚跟上面,私有、市场经济被压制,正常的流通都有罪,于是通胀……后者是长期隐身通胀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胀是从1949以及之前就开始了,并不是那时钱值钱,都不能直接买东西了,哪里还谈得上“值”,基本和核心功能都丧失了。当然,不是所有时间、一切商品都这样。而且,再值钱,到手很少,有什么意义。
                  主帖提醒注意标尺,就涉及货币的价值不只关乎“量”——能买多少东西,还关乎“质”——能不能正常使用。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5-11 01:01
                  回复
                    票证制和第二套的兑换,让很多人以为以前没有通胀,一对比价格,就认为后来、现在是通胀的……这是错误标尺……
                    现在即使通胀,也远没有改开之前高,70多年只能这么理解:通胀一直在走低……越来越逼近忽略不计……
                    你想,都地表第一生产力了,都天天嚷嚷过剩了,怎么可能通胀越来越严重,明显反常识的,除非货币发行增速一直都在超经济增速。
                    如果看央行资产负债表,明显的经济需要派生的货币,并不是财政渠道在不停地注水。
                    我以前统计过2005-2021年每个月的M0、M1、M2数据和年度GDP增长率,对应央行资产负债和财政刺激年份比如2009,数据都能对上。
                    80年代,财政部直接向央行借过钱,然后通胀,这和当时的税制有关,上面没钱于是用了这招。然后就是价格改革,释放被扭曲的价格,1995年财政部直接向央行借钱也被禁止,当然,直接不能但间接能。
                    总之,改开之后持续的主动印钞不是持续的,大手笔很少,基础货币和M2大幅扩张主要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导致。
                    我本人也有这样那样的很多看法,但看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得实事求是,否则有可能误导自己。很多人就是矛盾的,一面说这好那好,一面又用通胀来吓唬人……只要对自己或宏观的抽象概念有用,只管闭着眼睛抓来用,连自己都被自己忽悠进去……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5-11 01:39
                    回复
                      2014之前,外汇占款是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因为是强制结汇。结汇松绑之后,央行的投放方式就得变,不然会通缩,因为美元等外汇不能在国内流通,于是有了MLF、SLF等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债权成为了主要的货币投放方式,棚改就和这个有关。
                      改开之后,物价成因非常多元,价格改革、财政直接向央行借钱、外汇占款、2007年定向国债向中投注入资本金、2009年放水应对次贷危机、供给侧改革……都是原因。
                      进入2000年之后,通胀幅度明显减弱,某些商品因为特殊原因才涨价厉害,房子和猪肉就是,底层原因就是生产力在不断地扩张,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和普遍。
                      房改之初,人们普遍都在梦里,因为没有经历过这种变迁,哪里知道房价会一路飙升,三五年之后才开始睁眼睛……这和高铁一样,缓缓出站的时候没多大感觉,等提速之后才发现不一样……于是住的炒的纷纷上车……
                      但房子是固定资产、耐用品,虽然土地在挤牙膏,自建控制也严,但架不住不停地挤……为了地方财政,棚改虽然能在短期内创造大量需求,但那些地是要形成供给的,拆了10000户,后面能冒出30000套新房出来……
                      然后就是新冠……
                      然后很多人就站在了山顶上……自住的、炒的、资产保值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5-11 11:17
                      回复
                        很多人都怕钱发毛,如果收入比较高看上去也可持续(至少中期是这样),那你慌什么劲呢,如果钱多,光通胀来秏也要秏很久,你能活多久,老了还不是留给子女,自己有了钱,还想子女也有好日子,想太多,如果不走回头路,饿不死的,无非就是差一点,而回头路的概率极低,可以忽略不计。
                        前几年,有些人根据以前和当前物价,算出要1000、2000个达不溜才能躺到蹬腿……这就是错误标尺得出的错误结论。这是在恐吓,有不想看见人家躺平也有保障的心理……也不想想,利息就能压倒一大群人的收入,他的钱发毛,那些哼哧哼哧一年挣三五万的,那些钱一样会发毛……这些人能毛得过底子厚的么……有的人则是自己吓自己,就是因为不知道标尺有问题。
                        无论开厂开店开公司,还是炒房炒股炒黄金,都不存在必然的甜瓜在某处等着谁……结果有可能是苦果,你想轻松来钱,别人也想。房子股票黄金,本质上都是麻将,谁搓了谁,事后才知道,确定因素之外,还有变数、不确定因素……这两个是不存在逻辑和先知的……很多人推导这个不准,预测那个失算,就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在作祟,然后还有遗漏因素。只是,房子股票黄金,是不一样的麻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5-11 11:22
                        回复
                          原始社会早期,持有货币有用么?
                          根本就不卖给你,自己都不够,某天野菜野果搞多了分多了,买主拿着再稀罕的东西都未必会交换,因为怕明天没有。好的兽肉更不会,因为它更难获得,这是硬货……这些东西都不能存放太久,能搞很多也不会去搞很多,受天气影响很大。
                          这时的交换,是不同品种和肉类的不同部位之间的物物交换,就是变个口味。
                          这时,即使发生货与币的交换,钱也只能换劣质品……比如品相不好的野菜……因为就没有好东西交换,卖主拿去也是这结果:世上缺好东西,只能换来烂玩意儿……如果只搞到分到了很少的肉类填不饱肚皮,才会交换然后去换劣质东西填肚子。
                          种植养殖出现,产出变得自主、可控,明天后天的收获变得确定,有了剩余,又没法放太久,这时如果产出是私有的,就需要接盘的……和现在农村种菜吃一样。
                          让你接盘,得你需要,同时你给我的东西也是我需要的,还能存放……菜、果、肉类没法存放,很容易变质,多了也占地方,搬起来也费劲………这些就涉及货币的特性,于是,经济中新的核心角色登上舞台……
                          之所以需要接盘的,是因为投入了成本,如果没有接盘的会产生损失……这不象自然界的产出,没有成本,老天爷赏的,放那里无所谓……
                          只是货币不会突然冒出来,在这之前它的雏形、祖宗已经出现,但生产能力原因,功能发挥不出来。
                          所以,生产力越低持货越有利,生产力越高持币越有利……在后者之下,有的是商品和好东西冒出来,房子不就是么,前提是超发没有超过经济增长。
                          只是人生百年,没法花太多的时间去等……某些商品需要等待的,是供求变化……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5-11 12:50
                          回复
                            是否通胀,国内与收入水平有关,国际与外贸有关。
                            1980年,人均月收入66元,一碗面1元,现在,人均收入5000元,一碗面10元,这个算通胀吗?
                            1980年,一台日本产日产12寸黑白电视机500元,现在50寸液晶彩色电视均价5000元,这个算通胀吗?


                            IP属地:海南16楼2025-05-11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