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有希的水瓶吧 关注:10,887贴子:120,080
  • 6回复贴,共1

关于林译本村上春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起因应该是世界读书节那天,林少华发布了一个标题过于引人入胜的视频。个中观点,引起了争议,并由此引出了关于其译著(主要是村上春树作品)的讨论。读者们对林少华的译著的批评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中文版村上春树问世以来就有。前一阵又因为视频,批评的声音肉眼可见地增多(某些平台),林老师又火了一阵。
对于这些批评,不知吧友们怎么看。
以下是一些个人看法,
这些指摘中,有两种我个人认为十分奇怪,难以理解,不禁让我想对评论者发问:你们在骂之前真的看过中文版村上春树吗?
其一,有些评论类似“看林译本时觉得村上巨烂,看了别的译本或原版后觉得对不起村上”、“本以为讨厌的村上,其实讨厌的是林少华”……总结起来大概就是——林少华的翻译致使林译本与原版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完全是两个极端。对林译文的批评概括起来就是过度翻译和专有名词错译问题。我认为村上是不过分主张语言风格的作家,说其优秀也是强在角色与架构等方面。林虽说个人风格较为明显,但也可以做到信、达(可能这么评论的人不认为雅),不至于改变村上优秀的东西,怎么会发生了这种强烈反差呢?
其二,对目前市面上的两种主流译本——林少华译本和赖明珠译本的极端的踩一捧一。在受到这种热烈的“推荐”后,我买了一本赖译《挪威的森林》与林译本比较着看了一遍,对这两个译本有了些自己的看法。先说结论,林译本本土化较强,读起来会比较流畅,多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语言风格较为华丽,错译集中在名称、专有名词,不影响理解但会忽略掉原作者的设计;赖译本主要使用对译,意在还原外语语感,读起来可能不是很流畅,语言风格力求还原,错译集中在语意方面,可能会影响理解。作为一介小学生,很难说哪位老师译得更好,只能说双方各有优劣,绝不会造成一方远强于另一方的情况。


IP属地:日本1楼2024-05-16 01:01回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上述两译本特点的具体例子


    IP属地:日本2楼2024-05-16 01:03
    回复
      2025-05-12 15:27:33
      广告

      由上述两例针对提示语位置的翻译问题,可以初窥两位译者的不同翻译习惯。由于原文提示语在后,赖也如数将其置后;林则会做调整,时而在前,时而在后。


      IP属地:日本3楼2024-05-16 01:06
      回复

        关于这组句,作为一个汉语母语者,我认为相比于赖译林译更为易懂。原因有两点:一,由于日语习惯以“体言”(名词)结尾,将句子表达为一个大的偏正短语,如上句,赖也依照原文结构逐个翻译,而问题是这虽符合语法但并不符合汉语语言习惯;林则做了适当拆解。二,对于“何ごとによらず”赖译成“无论如何”,与原本的意思有一定偏差,我认为稍有不妥。只谈这句,赖过于追求原文结构却忽视了原意,稍显本末倒置。


        IP属地:日本4楼2024-05-16 01:08
        回复


          以上三组,均为体现两者风格不同的例子。赖译由于对译的手法有着很强的“日语感”;想比,林译更为本土化。


          IP属地:日本5楼2024-05-16 01:09
          回复

            赖在名字的翻译上较为考究。不好译为常见名的用罗马音字母代替,如将“キズキ”译为“Kizuki”。由于原作绿的名字时为汉字时为片假名,因此赖分别用汉字和罗马字母以还原。林对名字做的修改毫无根据,我只能解释成要达成某种统一,如Kizuki必须要有汉字名,女性角色绿则要像直子,玲子一般以“子”字结尾。


            IP属地:日本6楼2024-05-16 01:10
            回复

              对于这个独特的口头语,我的理解是:绿认为与对方达成共识后所作的肯定答复。林译却改为“yes”,大意不变,但少了个性。


              IP属地:日本7楼2024-05-16 0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