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森林欢迎您回家吧 关注:769贴子:5,409
  • 0回复贴,共1

什么是 十善业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善——转载自师父讲解《四十二章经》。
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这样的十件事情始终是违背圣道的,所以称之为恶行,这些恶止了就可以称为“十善行”。在这里也是一种方便说法,大家一定要清楚,你不作恶不等于是行善,恶和善中间有一个清静状态,什么都不干,静静地待着。有些人跟佛菩萨求愿,居然说满了他的愿,以后就不吃肉了,好像不吃肉是一个很大的善行似的,不吃肉不算善行,只能算不再造恶业了,你吃肉是恶行。与善行对应的是放生,救即将面临死亡的其他生命,这叫善行。你只是不吃肉,不属于善行,只是没造恶业而已。
所有的业都可以这么看,身三就是“杀、盗、淫”。你不偷盗不算善行,布施才算善行,偷盗是恶行;淫同样也是,自己不淫不算善行,劝别人不要邪淫才算是善行,自己邪淫算是恶行。
再往下,口四是“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两舌”是挑拨离间的事,与之对应的善行是劝和合的事,劝大家和睦相处;“恶口”,骂别人是恶行,与之对应的是赞叹别人,多说好话让别人开心。
当然在这里不需要绮语这种浮夸的语言来赞叹,人家做了好事你如实地赞美一下,称赞一下,这算是嘴上积的德,善业。
“妄语”与之相对的是说真话,但是说真话不一定要把所有话全说,有些话你不说也行。佛经也是,有些部分没讲清楚,第一期就讲佛经里欠缺一个逻辑点,这就不再重复了。但是佛是真语者,他只说实话,只是他没有把真相全部说完,留了一部分没说,不能说这是妄语。所以说真话是好事,但是不要全部都说,对影响他人情绪的那些事情能不说就不说。
比如胖子肯定知道自己是胖子,你没有必要当面说“你是胖子”这种伤害他的话。人家受不了的话就不要说,没有必要,这不能算是真话,这是故意伤害别人。所以佛经里的一些故事当中有一些内容也说,当众揭开别人伤疤等于是伤害他人,这种事不要做。
第四个叫“绮语”,“绮语”是什么?就是浮夸的语言,与之相对的是简单洁语。实际上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你不要说那么多没用的话,有事就说重点,不要说那么多浮夸的话,或者带着情绪说,这都没有必要。
这是我们修行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希望周边的人不要占用我们太多的时间。所以有些时候有人开始说很多不相干的话,或者一件事情反复地、夸张地说,词语量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叫他:“你少说点,把重点说一下就可以了。”帮助别人节约时间也是很大的善行,毕竟每个人时间都很有限,时间就是生命!
“意三者:嫉、恚、痴。”和嫉妒相对的是什么?见到别人的好,你去赞叹、称赞一下,我们叫随喜,别人遇到好事了你去随喜一下,这是善行;与之相对的嫉妒是恶行。
还有“恚”——生气。“意”当中和生气相对应的应该是喜悦之心,但是这种事情自己很难做到,自己不太可能无缘无故地生气、开心,但是尽量不和别人接触的话,生气的事也会减少。还有不去想过去的事,不去反复地琢磨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这也是一种修行境界。
很多人都处在那种反复咀嚼的状态,把过去不愉快的事反复拿出来想,然后自己又生气、伤心,这都不是正常的事。这不能说是纯粹的恶行,因为他没有伤害别人,不能说是恶行,但是这样反复想过去不好的事情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所以尽量不要做这种事情,平时多为未来着想,在当下多努力修行,这就可以了。
“痴”是不懂因果,与之对应的应该是懂因果,遇到事情也好,和人交流也好,先想想果报。你没有能力去想未来的果报的话,就按照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庄子说的“己所甚欲,勿施于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别人交流或者做事的时候,自己不愿去承受的事情就不要强加于人,这是现实里做人的一个标准。
好了,这一期就讲到这里。“十善业”是和我们行为相关的事情,经里短短几句话,但是把它展开来讲就讲了这么多。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02 15: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