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回复贴,共1
1、何为五运、六气?
2、何为司天、在泉、间气?
3、五运六气主时与干支纪岁有什么联系?举例2018年可以怎么描述?
4、天地相应,为什么天有六气,地只有五行,五六怎么相合?
5、何为“六六之节,九九制会”?
6、何为天度、气数?
7、何为天符之年、岁会之年?
8、既然说肝旺于甲乙,也就是甲乙属木,运气论为什么又说木主丁壬?
9、寒水司天,水为阴,为什么反属太阳?同样的,君火司天,火为阳,为什么反属少阴?
10、亢乃害,承乃制的意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18 12:54回复
    1、五运: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
    六气:六气之本为暑气、燥气、寒气、风气、火气、湿气。所对应的六气之标为少阳(火气)、阳明、太阳、厥阴、少阴(热气)、太阴。
    六气为三阴三阳之本,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所以主气时连起来就说“太阳寒水”,太阳是标气,寒是本气,同时寒是天气,其在地则为水。余同此:厥阴风木、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18 13: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六气分主六步,在上谓司天,在下谓在泉,左右间气各二,分别为司天左间,司天右间,在泉左间,在泉右间。一年之中,总体来说司天主上半年,在泉主下半年,细分的话就是每步各主六十日多。
      六步是按三阴三阳的一二三顺序主持,如以一阳(少阳)为初之气,则二阳(阳明)为二之气,三阳(太阳)为三之气,一阴(厥阴)为四之气,二阴(少阴)为五之气,三阴(太阴)为终之气。同理,若三阴为初之气,则一阳为二之气……二阴为终之气。因为天与地是相对的,所以阴阳也是相对的,如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反之亦然。也就是一阳对一阴,二阳对二阴,三阳对三阴。比如2018年在上为太阳寒水司天,则在下为太阴湿土在泉。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4-18 13:32
      回复
        3:
        天干有十: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地支十二:子午年,少阴主之;丑未年,太阴主之;寅申年,少阳主之;卯酉年,阳明主之;辰戌年,太阳主之;巳亥年,厥阴主之。
        如2018年,为戊戌年,为火运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4-18 13:42
        回复
          4:
          天有六气,寒暑燥湿风火,因在天之热,分为暑和火。地有六行,木火土金水火,因在地之火,分为君火和相火,故统为火,成为五行。所以五行以化六气,而三阴三阳是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4-18 13:43
          回复
            5:
            六六之节:天体运行以60日为一节,60日所包天干各六次,循环六节时则为各三十六次,因天干有十,所以合三百六十日,即一年。一年之中,循环六周,每周行各天干六次,所以说六六之节。
            九九制会:地有九州九野,人有九藏九窍与天之六六之节相应。
            九藏指的是:形藏四:头角、耳目、口齿、胸中。神藏五:魂、神意、魄、志。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4-18 13:44
            回复
              6:
              《素问六节藏象论》: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宇宙是深不可测的,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天体运动的轨道方式等去推测天道的规律。天度即天的角度,附着于天的星宿运行的角度。
              气数无行,没法看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四季变化,寒暑往来,来判断阴阳之气盛衰。气数,即气的数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18 13:45
              回复
                7:
                天符之年是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一致。即木运逢厥阴,火运逢少阳、少阴,土运逢太阴,金运逢阳明,水运逢太阳。一个甲子年(60年)中有12年为天符年。
                岁会(也趁称岁直),指中运之气与岁支之气一致。即木运逢卯年,火运逢午年,土运逢辰、戌、丑、未年,金运逢酉年,水运逢子年。一个甲子年中有8年为岁会年。
                若中运、司天、岁支三者一致,称为太一天符,一甲子年中有4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18 13:4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8:
                  天干有十,所主方位分别为东(甲乙)、南(丙丁)、中(戊已)、西(庚辛)、北(壬癸),五方所对应的是正是木火土金水,这是《藏气法时论》的理论基础。
                  五运之气所主的物质基础在于天地初分之时,人们观察五气经过二十八星宿所属的方位。比如,青色的木气经过危室柳鬼四宿,经过北方的危、室二宿时,正好在壬的方位,经过南方的柳、鬼二宿时,正好在丁的方位。所以说木主丁壬。余气同此。论在《素问五运行大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4-18 13:47
                  回复
                    9:
                    黄帝不仅在《五运行大论》提出这不合阴阳,在《阴阳离合论》也问三阴三阳,不应阴阳。以及在《灵枢阴阳系日月》,也问为什么甲为左手之少阳而不是足厥阴,也不合阴阳?歧伯作了同样的回答: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其要一也。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总体来说,看似不合乎阴阳的恰是最合乎天道,也正是阴阳的本质。
                    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这是标气与本气不同的现象,这在生物中也有相应,比如瓜甜但根蒂苦,比如麻黄发汗,但麻黄根止汗,以象推之,甜苦、发汗止汗这就是阴阳两性。比如人的太阳经,足太阳可为阴中之阳,手太阳可称阳中之阳,这是因为天为阳,手在上应之,地为阴,足在下应之。这也是以象推之,而不以数。所以当古人观察到,寒气的标在太阳,君火的标在少阴时,这就是天道如此了,人和万物是应天地的,都会表现出看似阴阳不合的特征(比如脉证不合,真寒假热等),但道理是一致的。所以凡看病要细心体会标本。《易传》乾卦六爻,从初九至上九,虽都为阳爻,但每一爻都示人以柔济刚,这也是天道。
                    不太好理解,应参看《内经》以上诸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4-18 13:47
                    回复
                      10:
                      大道至简。这句话出自《六微旨大论》: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亢乃制,承乃害,制则生化,害则败乱。
                      承的字面意思是在下面接受,拖着,相随。如同一个母亲在教孩子走路,母亲的手时有时无护在左右,孩子走的平稳,则感受不到母亲的手,孩子一旦不平稳走快了,母亲的手马上扶住,防止跌倒。这就是承的意义,天地万物如同此理,太过则坏事,制约平衡,万物才得以生化。应于人身,气化平衡时则不见承,太过则见承,假如火不亢,水只随之而已,火亢极,则水起以平火,以防火亢刑金,此人之生化之道。又比如森林燥气太盛,就会着火,因为金气之下,火气承之。窗户寒气太盛就会凝结水珠,因为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医学启源》解释的很好:微则当起本化,甚则兼其鬼贼。张景岳解释一致:所承者,其不亢则随之而已,故虽承而不间;既亢则克胜以平之,承斯见矣。这就是天地万物造化的规律,在诊病时,尤其阴证阳证阳病情复杂情况下,都要考虑到这方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18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