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有一种慈悲叫作残忍,有一种杀戮叫作救赎——戒慈
团剧里内心世界强大的人物有三个,一个是龙文章,另一个,是上官戒慈,还有一个是小书虫子。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人,但都拥有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
小书虫子同上官戒慈都是用来同龙文章交心互动的,用他们来探寻龙文章的内心。
上官戒慈出场早,所以先讨论她。(有点晕的是,这还算是个隐喻么?我觉得我对这个人物的解读可能早非249设立的初衷,而是在用我的个人理解来评说了)
奇怪的是,这两个人的交锋,都是以龙文章的扶弱怜惜之心始,以龙文章的最终陷入自我否定的崩溃止。
所以只能以为,这女人,于迷龙是家,于龙文章是刀。而这把刀,也只有砍在龙文章身上才会痛。
上官戒慈恨杀戮,她恨到无法接受任何形式的杀戮,孟烦了说她讨厌当兵的,他没有看错。所以杀戮在她眼中无分善恶,无分对错,只有生死。这也是悲悯吧,用妄断的生死标准来衡量一切,然后借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拷问杀戮者,那是只问生死无关是非的拷问。
龙文章并不滥杀,诚然他一直在杀戮。他肩上扛着太多人的生命,他用尽方法带他们去死,再用尽方法带他们死中求活。他竭力杀戮,因为多杀一个敌人,就多活一个兄弟,因为多杀一个敌人,就多收一寸河山。
他并非不重生死,正因为他太重生死,所以在如此多的杀戮之后,他有无尽的悲哀。但世界已经荒谬如此,以杀止杀,才能让疯狂停止。他陷入这样的困局,也只能用这样的方法竭力回天。
上官戒慈的善心在乱世中百无一用,却偏偏能敲开龙文章早就碎掉的心。那是一个心存慈悲又心存迷惘的人面对包裹着至高无上慈悲外壳的善的屈服。
第一次杀迷龙,是龙文章想在乱世出头,在自己刚成军的队伍里立起真正的军威。当时当地,上官戒慈身处家破人亡的绝境,在那样的困顿里依旧一眼看出了他的好战与雄心。而她一开口便点破了他的梦想,一针见血告诉了他,那梦想踩着人的尸体才能实现。
她这番话对虞啸卿讲是毫无用处的,因为虞啸卿从来不觉得手下同袍应该活着。她这番话对小书虫子说也是毫无用处,因为小书虫子拥有至真至纯的心灵,懂得为理想献身的真正意义。她这番话对真正的出家人世航大师说也毫无用处,因为和尚的大慈大悲早就洞穿世情,参破生死。
她这番话只有龙文章这样信无可信,只靠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的人才会听得懂,听得进,听得崩溃。
所以两人首战,既以上官完胜结束。
我一直以为,这一战,确实改变了龙文章。或者,至少令他更不象虞啸卿。但这一战毕竟不是在他背起一千条人命之后,当时的他还没有那么重的负累,没有那么多的死人债。所以他从崩溃中恢复,立刻清醒地回到现实。他还是上了南天门,因为他知道他上山杀敌不是为了实现他的个人梦想,再也不是。
也许从那时起,他就已经被上官戒慈的善下了蛊。所以他没有机会看清那种无分是非的善,早已经颠倒了黑白,毫无立场,只是依仗了强词夺理妄占了道德制高点,一戳就破。
所以迷龙死后,他妄想得到上官戒慈的救赎,一次次去喝毒药。这在我看来,简直是缘木求鱼。
内心强大如他,在几千个死人同迷龙的坟前,亦接近崩溃。内心强大如她,在失去迷龙之后也早失去理智。
她早就将一切的不幸归于战争,一切的愤怒推给龙文章。她一次次毒他,他以为是她在发泄怒气,他以为她会发泄完她的怒气然后重新开始。
他始终不懂得,善走过了界,早是恶的兄弟。
她无视一切根本缘由,她只用生死断人,她只用一个人的生死断人,整个世界她唯一在乎的迷龙的生死。她毒他,不毒死是想要他一直受罪。她也在受罪,所以她要他同她一起痛。
最后一天,她看到他的不同。她看到他的脸上又有了一种神采,那是骗不了人的,尤其骗不了眼光锐利心思缜密的她。她知道他迷路的日子要结束了,她利用他的慈悲迷惘带着他的愧疚漫游黑森林的日子要结束了。
于是她再次布道。
这次他完全无法抵挡。因为他身上背了太多的人命,早被压垮了。那些他问了自己十万八千次的问题,本就是强大如他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忽然被回答了。
他丧失判断的能力,因为他身陷此局无力四顾。
她悲天悯人,把死亡归咎于战争,把战争归咎于反抗,把反抗归咎于好战,把好战归咎于争功,把争功归咎于野心,把野心归咎于本性,把本性归咎于残忍。
于是他趴在一片新坟前把自己摊成一摊贱泥。
她做得很绝,她宣布她原谅他了。
因为原谅,更为罪无可恕。
他一心追求救赎,却不知道,他的慈悲找错了出口,撞进了地狱。
他后来在受勋仪式上彻底放弃了自己。不愿北上是理由,也是借口。再也见不得兄弟死是本因,是根由。
他的路走到了头,他的问号被扭成了句号。
有一种慈悲,叫作残忍。
所以她的名字叫戒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