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概念所指的对象,并没有同一的共相或者所谓本质属性。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家族性相似。A类似B,B类似C,C类似D,而A和D之间很可能并不具备前几者那样的相似性。
一个概念的形成,不是由于先有了定义,而是在生活场域中长期的语言游戏而习得的。语言是一种生活形式,只有在特定场域下得到理解。
说回到舰种分类,一个东西是装甲巡洋舰还是战列巡洋舰还是高速战列舰,对费舍尔,对贝尔福德,对丘吉尔,对罗斯福,对希佩尔,对简氏防务期刊,对中国普通军事爱好者,理解实际上都可以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他们的生活场域。对后两者来说,这玩意是一个同切身的运用和体认无关的纸面概念,所以才觉得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之间一定要有边界,一定有本质属性上的差别。实际上是不一定的。
即便同样以英国为例,无敌,狮,G3,KGV的1935年初案,1940年的前卫计划,同样被称为battlecruiser,但其观念内核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不同。同理,它们在这里或那里也都各有被称为快速战列舰的时候,这并不是说后一种叫法就是错的,而是在特定语境或者说场域下对其的不同理解取向。这种差别是广泛存在的。
所以即便以严格的所谓某国的船就遵循某国的叫法,它也是不能严格成立的。反过来说,这样抠字眼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我之前之所以强调战巡是高速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主力舰化,强调的是推翻“战巡不是主力舰,是巡洋舰,是只准备抓巡洋舰”的这样一个错误的历史认知。而不是无聊的抠字眼。
全文见:
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