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小时候学围棋没有得到家母的支持。
我的围棋启蒙非常早,大概是幼儿园小班中班左右。但由于在家总被安排去干其他的琐事,一直没有机会作死活题,练网棋,上课也断断续续(没人接送,小时候也没概念),所以进步很慢,几乎可以忽略。
等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在围棋宝典上看了《棋魂》的分集剧情,然后恶补完了动画,恍然对围棋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主观能动性的推动下,在家不断自己摆棋,看职业高手下棋,自己自对弈。一两年大概从当初的弈城5k升到了3d左右。但由于接触到的资源有限,和老师交流的少,一直没有意识到计算和死活题的重要性,被迫走了弯路,没能认识到自己棋风的短板,一度形成了猥琐苟空的风格。
在往后升入初中,也受身边人内卷学业的影响,用在棋上的精力越来越少。那时候的我把围棋视作一个重要的爱好,也是学业之余的放松手段。却遭到了家母的强烈反对,可谓是句句爆典,举几个例子:“下围棋下的再好,就算下到世界第一有什么用?”“我看那些下围棋的都不是什么正当职业,教围棋还不如打游戏的有市场,没一个好东西。”这对当初对于职业棋手有滤镜的我来说真如同一阵晴天霹雳(笑)。
但话又说回来,我自认为还是有一点天赋和悟性在的。长期的摸索也让我拥有了超乎常人的直觉和棋感,在每周一次的线下课我也下出不少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棋。一个个因学业劳累的晚上能够体会到热爱因付出有了收获带来的由衷愉悦感,一度认为自己接近了sai口中的神之一手。现在回头看看,真是天真可爱呢。
再后来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在学校遇到了很坏很坏的人,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了我的三观,也真切体会到了轩豪那时的无助和落寞。还遭遇到家庭的变故,在阅读各类书籍寻找精神慰藉的同时也逐渐地将围棋视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之一。这与我高中学习的数学竞赛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又一次一次沉浸于黑白方寸中变化之美妙,不断地计算与判断。于手段计算中判断厚薄,用直观判断来指导计算。一张一弛,一武一文,感性和理性,碰撞出人类智慧的火花,让人如痴如醉。我的棋力也有了长进,战胜了很多之前无法想象可以匹敌的对手,也到达了小时候日思夜想的高度。
真的很感激爸爸和遇到的老师们一直支持我给予我帮助。前段时间去了杭棋深耕棋艺,遇到了和我水平相当的同学们和棋风与我类似的老师,遇到了棋风克我的对手学了好几盘,也碰上了很多很认真专注的小棋手。他们对棋的热爱和专注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看《棋魂》时的悠久记忆。虽然年龄始终是一道鸿沟,不过这永远无法阻隔棋盘上精神的交流。很累也很满足,真的很感激你们。还有的好像不太能说,不过总会再遇见的,总之就是很幸运很开心。只是我的有些亲人对职业棋手确实缺乏一些基本的尊重,和我的三观严重不符,可能我的某些反应也有过激,可我只是想维护棋道仅存的一丝尊严。
我有时候在想将来说不定就找个教棋的工作,如果还能下得动就边下边教,如果下不动就专心培养好苗子。自己乐呵,也能养活家里人。一定要研究好怎么和小孩家长打交道,专门发现有天赋并且热爱围棋的好苗子,并且说服家长支持他学棋。如果家里不支持或者经济状况不允许我就免费给他偷着开课,指不定培养出个世界冠军,我也跟着沾光

我的围棋启蒙非常早,大概是幼儿园小班中班左右。但由于在家总被安排去干其他的琐事,一直没有机会作死活题,练网棋,上课也断断续续(没人接送,小时候也没概念),所以进步很慢,几乎可以忽略。
等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在围棋宝典上看了《棋魂》的分集剧情,然后恶补完了动画,恍然对围棋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主观能动性的推动下,在家不断自己摆棋,看职业高手下棋,自己自对弈。一两年大概从当初的弈城5k升到了3d左右。但由于接触到的资源有限,和老师交流的少,一直没有意识到计算和死活题的重要性,被迫走了弯路,没能认识到自己棋风的短板,一度形成了猥琐苟空的风格。
在往后升入初中,也受身边人内卷学业的影响,用在棋上的精力越来越少。那时候的我把围棋视作一个重要的爱好,也是学业之余的放松手段。却遭到了家母的强烈反对,可谓是句句爆典,举几个例子:“下围棋下的再好,就算下到世界第一有什么用?”“我看那些下围棋的都不是什么正当职业,教围棋还不如打游戏的有市场,没一个好东西。”这对当初对于职业棋手有滤镜的我来说真如同一阵晴天霹雳(笑)。
但话又说回来,我自认为还是有一点天赋和悟性在的。长期的摸索也让我拥有了超乎常人的直觉和棋感,在每周一次的线下课我也下出不少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棋。一个个因学业劳累的晚上能够体会到热爱因付出有了收获带来的由衷愉悦感,一度认为自己接近了sai口中的神之一手。现在回头看看,真是天真可爱呢。
再后来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在学校遇到了很坏很坏的人,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了我的三观,也真切体会到了轩豪那时的无助和落寞。还遭遇到家庭的变故,在阅读各类书籍寻找精神慰藉的同时也逐渐地将围棋视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之一。这与我高中学习的数学竞赛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又一次一次沉浸于黑白方寸中变化之美妙,不断地计算与判断。于手段计算中判断厚薄,用直观判断来指导计算。一张一弛,一武一文,感性和理性,碰撞出人类智慧的火花,让人如痴如醉。我的棋力也有了长进,战胜了很多之前无法想象可以匹敌的对手,也到达了小时候日思夜想的高度。
真的很感激爸爸和遇到的老师们一直支持我给予我帮助。前段时间去了杭棋深耕棋艺,遇到了和我水平相当的同学们和棋风与我类似的老师,遇到了棋风克我的对手学了好几盘,也碰上了很多很认真专注的小棋手。他们对棋的热爱和专注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看《棋魂》时的悠久记忆。虽然年龄始终是一道鸿沟,不过这永远无法阻隔棋盘上精神的交流。很累也很满足,真的很感激你们。还有的好像不太能说,不过总会再遇见的,总之就是很幸运很开心。只是我的有些亲人对职业棋手确实缺乏一些基本的尊重,和我的三观严重不符,可能我的某些反应也有过激,可我只是想维护棋道仅存的一丝尊严。
我有时候在想将来说不定就找个教棋的工作,如果还能下得动就边下边教,如果下不动就专心培养好苗子。自己乐呵,也能养活家里人。一定要研究好怎么和小孩家长打交道,专门发现有天赋并且热爱围棋的好苗子,并且说服家长支持他学棋。如果家里不支持或者经济状况不允许我就免费给他偷着开课,指不定培养出个世界冠军,我也跟着沾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