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榜吧 关注:239,950贴子:11,388,058
4月30日,电影《雷霆特攻队*》提前北美两日登陆中国院线。这部由漫威出品的最新超级英雄电影不仅以65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792万元)的票房打响了五一假期的开门红,还在烂番茄获得了95%的高额开分。然而,它在国内的口碑却优劣参半,广受争议,豆瓣开分仅有6.8分(十分制)。本文将着重围绕该电影的市场反馈进行讨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02 19:43回复
    一,当IP失去buff,电影何以延续?
    2012年,一部名为《复仇者联盟》的电影横空出世,席卷全球,获得高达15亿美元的票房,跻身全球影史排行榜第3名(现为第12名)。
    然而在此之前,漫威所推出的作为铺垫的几部超级英雄个人电影,市场反馈均是一般,票房最高的《钢铁侠2》是6.2亿美元,票房最低的《无敌浩克》仅为2.6亿美元,《美国队长》和《雷神》则在三四亿上下。也便因此,尽管《复仇者联盟》是以先铺垫个人热度,再做群英集合的规划上映,然而这些铺垫并不具备很高的buff加成,许多观众初看《复仇者联盟》时,都不知这些角色出自不同的电影,以为就是眼前正在看的这部电影里出来的角色。直到电影红了,频繁上热搜了,才知道原来第一部《复联》前竟还有这么多电影,有些感兴趣的观众这才开始上网去补之前的几部片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02 19:43
    回复
      2025-05-10 05:37:35
      广告
      而今的《雷霆特攻队*》也面临类似情况,尽管片中的角色有的出自《美国队长》,有的出自《黑寡妇》,有的出自《蚁人》,然而他们作为这些电影之中的配角,其存在感和知名度均远低于主角。即便观众曾在《美国队长》《黑寡妇》《蚁人》等影片中见过他们的身影,但到了《雷霆特攻队*》时哪怕是粉丝也未必能完全想起这些角色的来历,对于多数观众而言唯一熟悉的冬兵其戏份也都放在了电影后半段,前期与龙套无异。这些角色在先前电影中的露脸,或许能够为《雷霆特攻队*》增添热度,但其buff加成极为有限。从该角度上讲,《雷霆特攻队*》与《复仇者联盟》从布局到落实是较为相似的,都有利用早期电影铺垫buff的想法,上映后也取得较为成功的市场反馈,但它们的成功都是因为自身的品质够硬,与影片之外的铺垫计划并没有多大的因果关联。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02 19:44
      收起回复
        不过,虽然《雷神》《美国队长》等早期漫威电影并不能给《复仇者联盟》增添很高buff,但《复仇者联盟》却能为之后的漫威电影增添buff。如次年的《钢铁侠3》,票房高达12亿美元,是前作《钢铁侠2》的两倍;《雷神2》获得了6亿美元的票房,约为《雷神1》的1.5倍;《美国队长2》获得了7亿美元的票房,基本也是前作3.7亿的两倍。
        随着2012年《复仇者联盟》的爆火,掀起了好莱坞长达十年的超级英雄电影热潮,还引发许多影视公司对“电影宇宙”这一创作模式的争相效仿。许多不怎么看电影的普通观众,都是在那时期开始关注电影,并逐渐融入影迷这一群体。“漫威”这个名字也在这十年间成为路人皆知的金字招牌。凡是漫威出品的电影,都会被各大博主列为《20XX年度必看电影榜》之中。
        那一时期,有两个案例可以证明漫威的品牌效应,其一是2014年的《银河护卫队》,上映前,许多观众都对这部电影表示担忧,毕竟该IP在美漫中人气不高,首次拍成电影票房难以保证;其二是2016年《美国队长3》的上映。该电影订档于2016年5月6日,与DC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同日上映。蝙蝠侠和超人作为美漫当中两大人气巅峰,其知名度远高于漫威影业当时的一切超级英雄,他们首次在银幕合作的电影也吸引了全球粉丝的高度关注。无论漫威的粉丝还是DC的粉丝,都认为同期上映是两败俱伤的决定,漫威的粉丝担心《美国队长3》会被《蝙蝠侠大战超人》抢占市场,造成亏本。DC的粉丝则认为虽然《美队3》票房肯定赢不了,但也会分走一部分排片和观众,使《蝙蝠侠大战超人》少赚一个亿。两家粉丝都认为,漫威应该早晚会撤档。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02 19:49
        回复
          令人意外的是,《银河护卫队》一举拿下8亿美金的高额票房,成为2014年暑期档的票房冠军;《美国队长3》则是订档态度强硬,逼得《蝙蝠侠大战超人》把档期调到了2017年。票房方面《美队3》更是突破了11亿美元,比《蝙蝠侠大战超人》还要高出近3个亿。
          两个案例不仅说明了漫威的品牌号召力之强,更是给广大观众、制片商提了个醒:原著和电影是两码子事。
          无论原著人气高低与否,到了二创环节,受众都是另一波全新的人。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接触过原著,对于观众而言,原著对电影的buff加成还不如电影前作对续集所带来的加成大。漫威电影的成功就是通过一部又一部电影叠出的buff,对观众而言,通过这些电影叠加出来的buff,比跨越介质的原著buff要实际得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02 19:50
          收起回复
            自2020年的新冠疫情起,影视行业遭受了重创,这一期间短视频平台大受欢迎,愿意进影院坐2个小时的人便又少了。加之这一期间漫威过于考虑政治立场,对影片的品控有所降低,当新冠疫情临近结束时,漫威却仍受困于寒冬。票房13.5亿的《黑豹》续集票房跌至8.5亿;前作票房11亿的《惊奇队长》到了续集更是扑到只剩2.06亿。《蚁人3》《永恒族》《尚气》《黑寡妇》以及今年上映的另一部漫威电影《美国队长4》票房都是4亿左右,疫情后漫威一夜回到解放前,《复仇者联盟》开启的十年品牌buff至此都已格式化清零。
            根据外网预测,《雷霆特攻队*》全球开画预计1.75亿美元。在失去了品牌效应的加持下,该电影的成功已经不能再说是借助平台的东风,而应该说它是平台没落后的一次中兴。观众已然不是冲着漫威的招牌去看这部电影,而是碰巧自己所选择的这部电影是漫威出品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02 19:53
            回复
              二,如何达成老粉丝与新观众的平衡?
              《美国队长4》上映期间,差评如潮。在诸多差评中,笔者注意到有位贴吧网友吐槽说:“导演是哪来的信心,以为观众会看过有关美国队长、浩克以及黑豹的所有电影并记得当中的所有情节和所有配角?”意思是说,漫威的电影太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许多情节甚至涉及到了十几年前那些早就被观众遗忘的次要角色身上。《美国队长4》对此毫无铺垫,权当观众都懂,以至于观众们非但触发不了情怀,反而看得莫名其妙。
              而《雷霆特攻队*》的导演就聪明得多。采用双主角模式:主角1是整个雷霆特攻队,主角2是新角色鲍勃。
              如此便又迎来一个新问题——如何平衡新老两代主角的戏份?
              2019年《终结者5:黑暗命运》就面临这一问题。影片前半段是年轻一辈的冒险,后半段随着莎拉、施瓦辛格两位老角色的回归,原本的主角就沦为了背景板。制片方试图在新观众和老粉丝之间两头讨好,结果却是两头都不落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02 19:53
              回复
                而《雷霆特攻队*》在这方面处理得比《终结者5》要妥当不少。影片以二代黑寡妇叶莲娜为讲述人,从叶莲娜的视角出发,讲述她的所见所闻。为什么会选择叶莲娜呢?首先,因为她是女性角色,可以达成男女平衡;其次,她是黑寡妇的妹妹,可以当做这一角色的平替;其三,她在《黑寡妇》中是女二号,家庭背景都交代得很明晰,且《黑寡妇》中与她相关的一些角色也在本片中回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02 19:54
                回复
                  2025-05-10 05:31:35
                  广告
                  本来冬兵也是一个不错的主角人选,他和叶莲娜的戏份互换一下电影也能说得通。然而冬兵除知名度外,其他因素上并不如叶莲娜占优。加上冬兵作为男性,鲍勃也是男性,若是由冬兵拥抱鲍勃,对他进行爱的感化,只怕观感上多少有些奇怪。
                  因而在本片中,既然以叶莲娜等雷霆特攻队成员和鲍勃为主角,那么冬兵的前期就予以削减,以免抢夺叶莲娜和鲍勃的存在感。但又不能不让他出场,毕竟整个《雷霆特攻队*》观众所熟悉的角色只有他一人,便安排他前半段像拿自助餐那样少量多次地客串,直到第二幕后期出场时,一人干翻3辆坦克,拯救全员的情节,便是导演对这个观众唯一熟知的角色的优待。
                  写到这里,笔者不免想到《美国队长3》中,为了捧一捧新出场的黑豹、蜘蛛侠,导演让冬兵一路吃瘪,即便在后续的影视剧中他的表现也是不佳。而今在《雷霆特攻队*》中,反倒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缘故,这个角色难得地得到了高光时刻,也算是对他打压这么多年的补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02 19:55
                  回复
                    影片当中,虽然叶莲娜、美国密探、幽灵等人戏份不少,但故事的核心全集中在鲍勃这个新角色身上。老角色只需露个脸,粉丝自然会感受到情怀,即便不是粉丝,不认识这些成员,也不妨碍他们观影,毕竟主线在于鲍勃,其他人只当做是一群负责帮忙的队友即可,无需记得姓名何来历。老角色提供戏份,新角色提供故事,两者各司其职,无需为谁抢占谁的戏份而内耗,将人员的利用率开发到最高。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5-02 19:55
                    回复
                      三,如何将有限的成本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三个月前上映的《美国队长4》还是当下这部《雷霆特攻队*》,观众都能感受到成本受到肉眼可见的压缩。《美国队长4》的最终决战,仿佛电影播放30分钟时,给观众用来解闷的一场小打闹,完全看不出结局的高潮。而《雷霆特攻队*》制作成本仅有1.8亿,为了在有限的成本内尽可能给予观众较好的体验感,编剧和导演也算花费了不少心思。
                      首先,本片中的冬兵、黑寡妇、美国密探等主人公基本都是超级士兵,也就是“精通格斗”“超强耐力”这种很无聊但又很省特效的伪超能力,特效费是省下了。
                      其次,片中场景多为密室,尽量少拍摄公共场所,甚至连街道和群演的戏份都很少见,场面费又给节约了下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5-02 19:56
                      回复
                        可是,如果场面太小,主角团能力太无趣,那么观众是否会失去观影的兴趣呢?制片方自然也考虑到这一点。过去的十年里,为了保障观众的体验感,漫威舍得砸钱,即便是美国队长、蚁人、黑寡妇这些乍一听不需要怎么花钱的超级英雄,漫威都极尽所能地给他们的个人电影安排大场面,如《美国队长2》的砸飞机,《黑寡妇》的空中大战,《蚁人》的异次元、激光扫射等。
                        为了弥补有些主角超能力方面的无趣,漫威还有第二个解决方案——在电影中加入一些有吸引力的配角进行助阵。如《美国队长3》,原定档期与《蝙蝠侠大战超人》冲突,仅美队一人票房吸引力有限,便在电影中把钢铁侠、幻视、红女巫等大半个复仇者联盟的成员都给喊了过来。
                        不久前上映的《美国队长4》,生怕猎鹰一人撑不起票房,便安排红浩克作为boss,又把《无敌浩克》中的其他配角,以及《美国队长》系列每一部都会出现的冬兵拉过来客串,试图通过“主角不够,配角来凑”的方式增添氛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5-02 19:56
                        回复
                          到了如今这个品牌效应下滑,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年头,漫威则是倒行逆施,满脑子想着“如何在不触碰观众底线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减大场面”。因此,当《雷霆特攻队*》选择一群省特效的伪超级英雄时,不可能再像《蚁人》《黑寡妇》那样,被漫威予以大场面上的资金扶持。但漫威愿意采用增添配角的方式给电影提供助力。提供给《美国队长4》的是红浩克,提供给《雷霆特攻队*》则是哨兵。
                          哨兵一直粉丝被称为漫威的超人,其能力之强不言而喻。将这样强大的一个角色放在平凡的雷霆特攻队中,就如能够毁灭地球的曼哈顿博士加入到守望者这个凡人队伍当众。然而曼哈顿博士在《守望者》中是很烧特效的,哨兵虽然实力强大但在《雷霆特攻队 》中依然恪守勤俭节约的原则。为了节约成本,电影不可能像DC的《超人:钢铁之躯》那样给予这位漫威超人毁天灭地的表现。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5-02 19:58
                          回复
                            那如何烘托他强呢?
                            答案是,特效要少,威力要大。
                            譬如鲍勃刚刚穿上哨兵战袍,从楼梯上走下来时,完全没有一丝高手初登场时的高燃音响、画面特效,就是一个普通人穿着一件奇装异服走下楼梯。之后的战斗场面,也是尽可能地采用0特效打斗。换做疫情前的漫威,让boss把人打飞后一定是撞碎房子追出去继续打。然而《雷霆特攻队*》的战斗场所仅限于小小的办公室,即便把人打飞到窗外了也要抓回来继续留在办公室里打。无论哨兵怎么上下翻飞,都没有一丝华丽的光彩、残影,只是以简洁、质朴的方式进行战斗。
                            当哨兵黑化,变成邪恶的boss虚无时,都自诩为天神了,想要吞没世界了,总该有点大场面了吧?还是没有。拆房子太贵,就砸墙吧。灭一座城市太费群演,那就灭一条街吧。激光、爆炸也很烧钱,那就用黑影遮盖画面,谁被遮住谁就消失吧。Boss这样的超能力,既降低了影片成本,又营造出一副怪异诡谲的氛围,表现出他的强大,可谓一举两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5-02 19:58
                            回复
                              2025-05-10 05:25:35
                              广告
                              Boss能力太强,主角团完全无法应对,那怎么办呢?物理打不过,那就来玩心理战。人物从现实世界走入boss的内心世界,于是街道大战到此为止,又改回了密室大战。以为稍后会有哨兵、虚无之间的神魔大战,却只是一个普通人骑在一坨黑影身上,一拳一拳地抡下去,和酒吧客人在沙发下打架没啥区别。但美其名曰:克服心魔,战胜自我。
                              观众如果吃这一套,会觉得这样的设计很有新意,但观众如果不吃这套,就会觉得漫威偷奸耍滑,产品缺斤少两。也便因此,《雷霆特攻队*》在国内上映时,第三幕遭到了非常多的争议,影片口碑因此誉谤参半。
                              四,衍生电影是否可以李代桃僵?
                              无论当下的《雷霆特攻队*》还是先前的《美国队长4》,尽管市场反馈大相径庭,但电影本质都是一样——为配角做衍生电影。
                              衍生电影通常是当某一角色人气极高,制片方为回馈粉丝的呼声而给予拍摄的电影,如《毒液》《小丑》。猎鹰虽然接过美国队长的头衔,但观众始终称呼他为猎鹰。以他为主角的电影虽然叫《美国队长4》,但本质是《猎鹰1》。由于人气卓实有限,他虽继承了美国队长的名号,但从漫威原先的布局来看,实际接替美国队长在漫威作品中定位的人是黑豹。对此,漫威早在《复仇者联盟3》时期就为黑豹和美队、奇异博士与钢铁侠进行铺垫。倘若不是黑豹演员因病离世,漫威或许都不会拍摄以猎鹰为主角的《美国队长4》。而该电影的失败,也说明了配角即便接过主角的名号也很难达成主角的成就,强行冠以主角的片名,反而给自己定下了高难度的指标,粉丝们也很难买账。倘若该电影名字叫《猎鹰1》,反而可能不被骂得如此之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5-02 1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