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傲黄金振膜开放式平板头戴耳机FT7# 给大家分享下关于FT7研发设计内容,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一)产品设计背景
头戴耳机FT系列,我们在设计完FT5之后,就开始规划FT7,至于FT7是动圈单元还是平板单元,当时并未完全确定下来,需要基于我们预研的成果来决定最终的产品类型,需要一定性能和技术点来支撑产品的定义。所以当时动圈方案和平板方案同时开始研发,幸好这两种声学方案都有比较好的结果。
FT7确定规划做平板单元,主要基于我们在振膜材料的突破,从FT5厚度为6um的振膜突破至1um,FT1 PRO也是基于这次预研成果的产品,FT7比FT1 PRO迟上市,也是我们想把FT7做的更极致些。至于动圈的方案,未来可能会用到更高端的产品上。
头戴耳机的设计,除了声音之外,轻量化,佩戴舒适始终是飞傲头戴式耳机产品第一设计目标。FT7的研发设计主要围绕“大”和“轻”两个关键词来设计,振膜面积足够大,整机重量又足够轻。其实对于平板耳机来说是相互矛盾的,头戴耳机除了头梁、耳壳框架之外,主要重量集中在喇叭单元上。振膜尺寸越大,意味着需要更高的磁通密度来驱动,要么需要更多更大的磁铁,要么提高磁铁自身的磁通密度,显然后者目前行不通,所以FT7的研发除了振膜材料研发设计和磁路系统阵列、磁场优化设计之外,更多是精力时间在于减重,因此采用了大面积的碳纤维材质,轻质的镁铝合金材质,以及改善在双面钕铁磁排斥力下的支架框架机械强度与密度等,每一个结构件都做到极致轻量化。
对于平板耳机来说,整机重量主要来自于磁铁阵列,单元尺寸越大,磁铁越多,磁场密度越大,磁铁越重,最有效的减重方式就是优化磁铁设计。所以在研发过程中也做一些提升磁场换能效率的设计,如图1不同的磁铁阵列方式(还有一些关键性的工艺在克服中),用更少的磁铁能得到几乎相同的灵敏度,图(2)对应的频响曲线,看似比较均衡的频响曲线,实际听感没对应上,高频细节比较少。

图1

图2
(一)产品设计背景
头戴耳机FT系列,我们在设计完FT5之后,就开始规划FT7,至于FT7是动圈单元还是平板单元,当时并未完全确定下来,需要基于我们预研的成果来决定最终的产品类型,需要一定性能和技术点来支撑产品的定义。所以当时动圈方案和平板方案同时开始研发,幸好这两种声学方案都有比较好的结果。
FT7确定规划做平板单元,主要基于我们在振膜材料的突破,从FT5厚度为6um的振膜突破至1um,FT1 PRO也是基于这次预研成果的产品,FT7比FT1 PRO迟上市,也是我们想把FT7做的更极致些。至于动圈的方案,未来可能会用到更高端的产品上。
头戴耳机的设计,除了声音之外,轻量化,佩戴舒适始终是飞傲头戴式耳机产品第一设计目标。FT7的研发设计主要围绕“大”和“轻”两个关键词来设计,振膜面积足够大,整机重量又足够轻。其实对于平板耳机来说是相互矛盾的,头戴耳机除了头梁、耳壳框架之外,主要重量集中在喇叭单元上。振膜尺寸越大,意味着需要更高的磁通密度来驱动,要么需要更多更大的磁铁,要么提高磁铁自身的磁通密度,显然后者目前行不通,所以FT7的研发除了振膜材料研发设计和磁路系统阵列、磁场优化设计之外,更多是精力时间在于减重,因此采用了大面积的碳纤维材质,轻质的镁铝合金材质,以及改善在双面钕铁磁排斥力下的支架框架机械强度与密度等,每一个结构件都做到极致轻量化。
对于平板耳机来说,整机重量主要来自于磁铁阵列,单元尺寸越大,磁铁越多,磁场密度越大,磁铁越重,最有效的减重方式就是优化磁铁设计。所以在研发过程中也做一些提升磁场换能效率的设计,如图1不同的磁铁阵列方式(还有一些关键性的工艺在克服中),用更少的磁铁能得到几乎相同的灵敏度,图(2)对应的频响曲线,看似比较均衡的频响曲线,实际听感没对应上,高频细节比较少。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