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96,838贴子:1,244,321

岳飞在绍兴十年这次北伐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多严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我是小樘君,b站一个历史博主,上次在吧里发了一个关于岳飞出师前,川陕、淮西这几个战场的一些情况,有了一波小热度,今天来跟大家讨论讨论岳飞出师时的一些困难,新视频已经在b站更新,原创战略地图推演,不想看文字的可以直接去看视频。
【震惊!和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北伐?岳飞抗诏,独领大军出师北伐!(岳家军北伐03)-哔哩哔哩】 https://b23.tv/aZgbY3K
其实我们从后面十二道金牌召帅都可以推断出,岳飞在前线应该是一片光明,但最后却因为赵构和秦桧的短视被坑回襄阳。但是,岳飞也并非没有忤逆赵构的时候,换句话说,他并非愚忠。但岳飞和刘光世、张俊这些人搞小山头的军阀作风不一样,他违抗圣旨更多是个人,比如淮西军变时,嚷嚷着回庐州给母亲守孝,志向得不到赵构的应允,就敢丢下部队自己跑。这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你也不能以此来觉得岳飞是所谓的军阀,毕竟他的很多行为并不是依靠军队来逼朝廷就范,更多还是他个人对赵构的劝谏。从这些行为也看得出来,岳飞自己是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的,所以他也会忤逆赵构,毕竟南宋那个大背景下,忤逆赵构得太多了,连文臣都要忤逆他,毕竟这个辣鸡确实不会当皇帝
所以在绍兴十年北伐时,岳飞却是抗旨出师,也就是说赵构让他不准出师,他却和赵构派来的御史李若虚商量好了,李若虚担了抗旨的罪名,岳飞的所以岳珂为了给他爷爷贴金,在金陀粹编里这一段就没写,就怕落个不听朝廷号令的骂名。其实我觉得岳珂真想多,他要是老老实实把这个写上去,后人还能更尊敬岳飞,感慨他是为国为民,非为赵构这一独夫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4-30 09:23回复
    抢楼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4-30 09:23
    回复
      2025-05-12 12:23:02
      广告
      正文开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4-30 09:24
      回复
        公元1140年,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东亚地区,最为强大的两个王朝,宋王朝和金王朝在陕西、两淮、中原等多个战场,四处开花,打响了奠定百年基业的国运之战。
        战争一开始,金国利用南宋的不设防,收回了大部分因为完颜昌议和而割让给宋朝的土地。然而战争打响一个季度左右,金军就在江淮、陕西两个战场遭到了挫折。不仅失去了进攻的实力,还遭到了宋军韩世忠、张俊、胡世将等指挥的反击战,伤亡颇大。五、六月间,金国中原主力完颜宗弼部被宋军名将刘琦于顺昌城下大败,金军女真甲士伤亡数千,汉兵人心涣散,宗弼只能率领部队撤回东京城,重整旗鼓。三路大军进攻的挫折,导致完颜宗弼心理开始发生转变,他本来就是有主和倾向的战争投机者,本次南征完全是想梭哈一把就走,奈何玩儿砸了,三路兵马被各自战场的宋军限制住无法抽身,互相支援的可能几乎没有,只能各自为战。如果时间拖延下去,金国烂得荡气回肠的后勤一定会被拖垮,到时候军心思变,汉军大面积倒戈,地方大规模叛乱,就不是还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他们这些女真贵族还能不能活着回东北的问题了!宗弼作为一个战术上的矮子,战略上的高手,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于是他将在顺昌之战中多次吃瘪的年轻侄子完颜雍撤职,换上了完颜阿鲁补任三路都统,统领东部金军,防守应天府。以韩常守颖昌府,令翟将军守淮宁府,他自己与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镇守开封,企图构建一个环形防御圈,利用金军的高机动性,多面防御,一路遭到进攻,另外几路就可以马上援救,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优势,歼灭宋军有生力量。不得不说,完颜宗弼在战略上,的确算得上一个了不起的参谋,他这个防御模式,给了宋军不小的压力。
        那么,陕西、江淮战场的金军完颜撒离喝和聂黎孛堇因为已经被宋军压制住,无法抽身参与中原会战,故中原战场,某种程度,就成了决定性的大会战,宋军双方谁能在这个战场将对手击败,谁就有了主动性,可以随意支援其余两个战场,于金,可以继续南征,于宋,可以北伐两河。金军这方的领导人不用说,是完颜宗弼,而宋军这边领导这一场大会战的,正是杀得金军大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飞。
        顺昌之战爆发时,宋睾宗是真的慌了,他对秦桧破口大骂,一气之下想罢了秦桧的官,秦桧也因金人这一不着调的南征,把他这个内奸在宋廷的脸都给丢没了,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但他手下的笔杆子张嵲却在关键时刻引用了古文里的一句话“军无常师,主善为师”,帮助他解了围,秦桧用这句话忽悠搪塞赵构说,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都是手段,都是为了国家,现在敌人南侵,咱们就该坚决抵抗。他还恬不知耻得说“愿先至江上,谕诸路帅同力招讨”,请求赵构也亲征以鼓励士气。这个老奸巨猾的货,再一次说中了赵构的心坎,赵构生气也无非是自己千辛万苦当狗,结果别人又不给机会,自己颜面尽失罢了,有了秦桧这番说辞,他一下子就又有精神了,马上变成了坚决的主战派。加封岳飞为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救援刘琦,同时带兵北上,威慑金军,张俊韩世忠等人也都有了招讨使的头衔,参与抗金,一副下定了决心要收拾旧山河的模样。秦桧自然也就不再被赵构所恶,继续他的抗宋事业。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什么呢?人还是要多读书的,身边有一两个像张嵲这种做题家合作伙伴的,关键时刻能救命。当然,你是要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那就看你自己怎么选了。
        我们接着正题说,所以当岳飞被加封为河南河北招讨使之后,被拘束在鄂州尺寸之地三年的岳鹏举,立刻振奋精神,一方面他开始选将点兵,制定战略,任用文士薛弼等人安排辎重等主力出师准备,另一方面,他又直接派遣心腹大将张宪带领轻骑精锐配合步兵万余人,往东北方援救顺昌。
        而岳家军将士们听说朝廷允许北伐了,也是振奋不已,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将帅,都是北方人,南渡后东征西讨,中原北望已经十几年,始终没有和金军进行过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报当年家园被屠戮之仇。如今枕戈待旦多年,每日按照岳少保的安排,身披重甲,苦练冲坡,跳壕、射箭等战斗动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出师前,他们纷纷朝家中老小告别,相约收复北方故土后,再团圆重逢。三军将士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怀着一往无前的勇气,等待着主帅出师的命令。然而,就在整个荆湖地区战争机器高速运转,上至主帅岳飞,下到运粮的贩夫走卒都在马不停蹄得执行着北伐大计的动员活动之时。前线一匹快马带来消息,顺昌大捷,刘太尉以五千劲卒,击败金军十万之众,金国四太子带着部队撤回开封。这一大捷,本是好事,在岳飞心中,却成了一道晴天霹雳。他太了解赵构了,之所以他被委以重任北进中原,就是因为赵构怕刘琦被打败,自己又开船下海,希望他岳飞能出师分担压力。但是,如今主力还没出发,顺昌却已大捷,赵构一定会派人来让他撤军。果不其然,六月下旬,从临安飘来一只御船,“天使”司农少卿李若虚来到了鄂州,为岳飞带来了赵构的圣旨,当时岳飞已经开始北进,李若虚赶到德安才和岳飞会晤。李若虚去临安赴任之前,曾是岳家军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4-30 09:24
        回复
          欢迎大家去我b站评论区发表意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4-30 09:25
          回复
            北伐本身就是通过宋高宗同意的。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4-30 10:59
            收起回复
              纸上谈兵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4-30 11:34
              回复
                支持楼主。贴吧里所有人不都是在纸上谈吗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4-30 15:33
                回复
                  2025-05-12 12:17:02
                  广告
                  赵构不是同意北伐,而是因为金国撕毁协议要夺回原来已经答应归还的河南陕西。和岳飞之前的判断一样,就是放在南宋先存着,以后再拿回去,而且已经分几路开始进攻,把开封和洛阳都已经攻占了,赵构和秦桧还在继续派遣使者到金国继续被金国的代表训斥和骂,要钱要口供。赵构一看不行了,就又把岳飞搬出来,骗人的鬼话说了一大堆,说什么卿天资忠智,志慕古人,等等。吃透了岳飞志向单纯。那些御札里的话写得就像个骗子骗人时的说辞一模一样,又开始骗岳飞出来给他挡驾了。而岳飞的意思是要到杭州行在亲自对赵构面陈机宜,有点信不过赵构到底有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战略构想和部署。可是赵构始终都不见岳飞,就是一副慌慌张张手忙脚乱的样子。最终也没有在战前和岳飞见一面。唉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4-30 15:44
                  收起回复
                    如果放手让岳飞打,后续会如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4-30 22:15
                    收起回复
                      岳飞在郾城发出的给朝廷的奏札,里面写明:此下是陛下中兴之时,乃金贼灭亡之日,若不乘势殄灭,恐贻后患。
                      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意味。
                      然而,赵构和秦桧的措置却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先是让张俊撤,张俊毫不犹豫地撤了。岳家军孤军深入,岳飞和李若虚说如单纯靠岳家军孤军深入,而“他将不相为援”,则战争前途就非常值得忧虑。
                      说明岳飞在分析了客观形势之后,已经给出两个scenarios,即协作--胜利的continuum,和不协作--胜负难料的continuum。
                      张俊撤回之后,他和他的部下王德反而都得到朝廷嘉奖。等于是赵构--秦桧--张俊及其部下,共同形成一个钳制岳飞的机制。为何事态能如此地萎靡不得伸张?我个人觉得还是和秦桧有很大的不可开脱的关系。所以当时行在杭州的民众就有打出标语秦桧是汉奸。
                      除了民众,朝廷内部有没有正义之士呢?肯定是有的。有一个叫张嵲的官员,上表说张俊和王德被嘉奖的不应该:
                      全军而出,仅能取已降之宿、毫,又不能经理,复不俟命而擅退师,使岳飞军孤,敌人复振,此俊之罪也。国人莫不深咎俊,以为在所必罚;陛下宽假,一切不问,于俊甚厚,在俊当皇恐以图后效, 上报国恩,下塞人言;今乃敢公肆欺谩,上功求赏,何其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如此也!
                      臣窃闻前者王德从大军至宿、毫之日,正岳飞与敌人鏖兵于京西之时也。成师以出,仅能收复两 郡,乃擅退军,遂使岳飞军孤,敌势猖獗。议者莫不归咎,至今国(?)言未已。而乃遽上功状于朝, 受赏如此之厚,臣所谓应罚而反赏者此也。
                      可是这类官员最终也没有形成一种可以制衡赵构及秦桧的力量。赵构是皇帝,全权委托秦桧这个汉奸办理一切,正直的官员哪里有什么机会呢?这也衬托出岳飞面临的形势的险恶。
                      能真正抗击金国的,不是正直的文臣,是岳飞。
                      而秦桧是汉奸,每日在赵构耳边吹风。
                      一场政治迫害拉开序幕。
                      这属于系统性的失效。被操纵了。操纵者是秦桧。
                      将近一千年,无数人的认知,还是对的。


                      IP属地:吉林13楼2022-04-30 23:41
                      收起回复
                        欢迎。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5-01 08:10
                        收起回复
                          金国此前刚刚和宋达成对宋非常有利的和约,歌舞升平还来不及呢,赵构肯定是没有做好北伐准备的。敌人来的太突然,岳飞的猛打猛冲也来的太突然。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宋军防御还行,进攻基本吃瘪,就算某几路打的好也会因为其他方向溃败而失败。比起全线反攻,固守阵地迟滞金军进攻的求稳打法才是优解。
                          而且赵构也没有料到岳飞在孤军深入而且兵力分散的情况下能抵挡住金兀术的进攻。他发给岳飞的前几道诏书里面一直强调要小心金人奸计,也是被打怕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5-01 08:41
                          收起回复
                            国内组阁的是全力求和的秦桧,对外以往的经验都是败多胜少。谁在赵构那个位置都会怂,他见宋军打的败仗比岳飞打过的胜仗可是多几十上百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5-01 08:44
                            收起回复
                              2025-05-12 12:11:02
                              广告
                              楼上那个myth网友,很多观点和角度极其不正确。站在上帝视角,根本不考虑当时赵构的行止的奴颜婢膝和朝野上下以及民间的反对呼声和民意。可以说这次卖国投降事件给汉族的精气神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恶劣影响和后遗症。关于卖国投降的具体案例,宋史专家的考证如下:
                              金国把伪齐政权废掉之后不久,就又把南宋派去交涉赵佶灵柩的使臣王伦、高公绘遣返。在他们临行时,挞懒告诉他们说:“好报江南(指南宋政权),自今日道路无阻,和议可以平达了。”①兀朮则要他们带书信给赵构说,如果他肯屈服于金国,则不但赵佶的灵柩和赵构的生母韦氏可以送还,而且还允许把刘豫旧日所统辖的河南之地也归还南宋②。当王伦等在绍兴八年春间回到南宋,向赵构汇报上述这些事件时,赵构竟喜出望外般地高兴,给予王伦以特别优异的赐赠品。③仅仅隔了一天,就又派遣王伦以逢迎梓宫的名义再一次到金国去④,实际上就是在迎合着女真统治者们的意愿,借此向他们明确表示,要在“议和”的幌子之下,实行屈服投降,并要求金朝派遣正式使臣到南宋来,把“和约”共同议定。 王伦把赵构、秦桧这伙人的真情实意透露给女真贵族们之后,金朝接着就于五月内派遣了乌陵思谋和石庆作为催促在淮上视师的王庶回朝,要他共同研究怎样与金国的来人进行“议和”的谈判。 王庶是坚决反对“和议”的。他在返回杭州的途程中就写好了一道奏章,力说“议和”之非策: 先帝北征而不复,天地鬼神为之愤怒。陛下与贼有不共戴天之仇,忍复见其使乎?其将何以为心,其将何以为容,其将何以为说?
                              且彼之议和割地,不过画淮、画河二者而已。若曰画淮为界,则我之固有,安用何为?若画河为界,则东西数千里荆榛无人之地,倘我欲宿兵守之,财赋无所从出,彼必厚索岁帛以重困我矣。不若拘其使而怒之。及至回到杭州之后,王庶又写了一道奏章,力执前议,说道: 陛下当两官被狩之后,龙飞雎阳,匹马渡江,扁舟航海,以至苗、刘之变,艰难万状,终无所伤。天之相陛下厚矣至矣。今虽未能克复旧疆,銮舆顺动,而大将星列,官军云屯,百度修举,较之前日,可谓小康。何苦不念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闱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乎! 两封奏章换得的是同一种结果:不理。⑤ 反对借“议和”之名而实行向金人屈膝投降的,决不只王庶一人。在南宋行朝的文武官员,听到乌陵思谋即将到来的消息时,舆论顿时大哗,许多人都上章或请求面见赵构,陈说女真贵族之万不可信。然而赵构要“屈己求和”的决心已不能改变,对于臣僚的这些意见,他有时是严词拒绝,有时则是大发脾气。赵鼎觉得君臣间这样争吵不休并非好事,便乘一次没有别人在场时,向赵构说道:


                              IP属地:吉林17楼2022-05-01 13:30
                              回复